从太监看明朝皇权之大野史趣闻

2018-10-23 17:24:11

​如果说太监凌驾于内阁之上,只要皇帝不管事,他都可以说了算,不是被称为“立皇帝”就是被呼为“九千岁”。这样的专权时间是不很长,也不可能太长,因为他直接威胁了最高的皇权,明武宗这个整天不着调的顽童皇帝,发觉不对头,一句“奴果反矣”就结束了这一切,把“立皇帝”绑到菜市口千刀万剐。这也说明能够消灭专权太监的不是什么权利很大的内阁,或什么能够左右朝政的东林党(东林党差点没被阉党整死),而是最高权利的所有者皇帝,哪怕这个皇帝平时屁事都不愿意管,可一旦想管事了,那就是天下唯我独尊,顺我昌,逆我者亡!请不要把明朝皇帝误解成只是一个盖章子的。

我们再来谈谈从永乐年开始太监一直都有的权利。《明史·宦官一》记载“永乐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如果非要说以上权利很小,于整个国家而言,没多大意义,那只能是叫脑子有病。仅监军,分镇两条,就可以看出宦官的权利是十分的大。“枪杆子出政权嘛”,你想拥兵自重,想以兵造反?先问监军同不同意,再考虑打不打地过镇守太监统领下的军队。以上这些权利没有哪一条是内阁给的,他压根就给不了,全都是皇帝授权的。所以,请不要无知的说明朝皇帝只是个盖章的。

我们再来谈谈司礼监。《明史·职官三》“司礼掌印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和。秉笔随笔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这说明内阁的票拟,要是没有司礼监的批红,就是废纸一张。而司礼监是内官,是皇帝的家奴,不听皇帝的,难道听内阁的?皇帝发明了内阁,又倒腾出来个司礼监,如果把两者比喻为万物,那皇帝就是上帝,大明朝到底是谁在当家,我们应该想到吧。《万历野获编·内官定制》记载“司礼今为十二监中第一署。其长与首揆(首辅)对柄机要,检书秉笔与管文书房。则职同次相”这说明在明朝即使不是太监专权时期,其权利也是大的惊人。张居正内阁可谓是明朝最牛的内阁了,可是没有太监冯保的支持,他就根本不能爬到那个地位。《明史·宦官·冯保》记载“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者,由保为之左右也”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一个连张居正都怕三分的冯保何以这么厉害?全都是皇权的庇护,当然那时的皇权不在万历手里,在李太后手里。等李太后退休后“然是时太后久归政,保失所倚,帝又积怒保”时,庇护没有了,于是被万历发配到南京去养闲了,他也就屁都不是了。另外还不忘骂他一句“老奴为张居正所惑”。

明朝并不是某些人说的内阁政治,内阁当家,甚至扯谈成民主政治,皇帝只是个盖章子的。内阁的权利被太监制衡分化了很多,没有太监的支持和参与,它根本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太监的势力还布满整个中国,其掌控的东西厂,锦衣卫得皇帝密旨,根本不需要向内阁打招呼,就可以缇骑四出,多大的官,都敢直接抓入诏狱,严刑拷打。从北京到地方,监军,镇守,督务天下军队,使得中央皇权稳如泰山。而太监不论如何权大,如何跋扈,其命运的荣辱兴衰全在大明皇帝一人手上,哪怕这个皇帝是个爱旅游的顽童,或是个成天修道的信徒,或是个万事不愿搭理的懒胖子,或是个痴迷于工艺的木匠,或是个才登基没几天的白嫩小生,只要他们龙颜震怒,一句话的事,就可以让这些万人之上的刑余之人灰飞烟灭。这就是明朝皇权的可怕与神秘之处。​

本文作者:白云闲聊苍狗(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