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德教育无孔不入,为何潘金莲竟产生在明朝?野史趣闻

2018-08-14 22:00:29

妹子,有个穿越的机会摆在你的面前,我建议你去汉朝去唐朝。

为啥?

你看《孔雀东南飞》里那个刘兰芝,婆婆不喜欢她,她便回了娘家。结果呢?今天你看我不起,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你家儿子就是个小吏啊,我一到娘家,提亲的就来了,先是县令,再是太守。可见,汉朝时候离异女很吃香,可见,男女还是比较平等的。

唐朝就更不要说了,大开放。皇帝有女的,武则天;太平公主们都是敢爱敢恨的。现在流行的共享概念,在当年早已流行于皇家母女之间——当然,这是不对的——却也说明了那时顾忌之少。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了明朝,中国的女人们可就没那么舒服咯。

《明史 列女传》里的烈女们,可是历代正史之最。清朝人感叹,“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意思是,大明一朝,哪怕最偏僻之地的女子,对贞节也是说到做到。记录在各种史籍里的,有一万余人。这些人中间,虽然有些是因才华而被选中,但最多的,还是节烈。这是有名有姓,被“赐祠祀,树坊表”的,姓名淹没无闻者,或许十倍、百倍于此。

一句话,明朝女人,真牛掰!

明朝的女德教育,那真叫一个深入人心、沁入灵魂啊!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夫教子贤惠任劳,那只是基本要求;被别的男人碰了手就剁手,碰了脸就划花脸,这也仅仅算得中等;强盗、外敌来了带着孩子投水、一屋子妻妾上吊,这才是真正的进阶。

明朝女人千千万,固然有节烈观念超级重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是否都是如此呢?对女人要求那么多,她们是否就完全认命呢?

其实不尽然。

我们知道,《金瓶梅》是明朝中期成书的。写宋朝的事,反映的,却是明朝的人性。而这部书又被称为现实主义巨著,可见,它不是通过浪漫主义方式虚构出潘金莲、李瓶儿等人的心理,以对当时压抑的道德进行批判。而是那个时候,完全就存在着像她们一样的人,做着她们那样的事。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兰陵笑笑生是从生活中汲取了营养,明朝女性,那些烈女们在一个极点,潘金莲们在一个极点, 而处于她们中间的女人,则是摇摆状态。

也即说,别看明朝烈女多,浪荡女子也不少,更多的,是尖着耳朵听人讲荤段子,却也不会做出格的事的女人们。

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本文作者:凡人摸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