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究竟该怪谁,万历天启和宦官是罪魁祸首,崇祯也难辞其咎野史趣闻

2018-11-15 07:02:31

阅读明朝的史实记载,我们便可以发现明朝历经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考察历代王朝的兴亡,我们便会发现其中有共通的规律可寻。在朝代的兴旺时期,肯定会有勤俭务政的明君来奠定国家的基业;在朝代的衰亡时期,肯定会有淫虐昏庸的君主来缩短国家社稷的命脉。汉唐的兴旺,陈隋的衰亡,都是很好的例子。

(明朝疆域图)

然而,明朝却是亡于明毅宗崇祯在位时期,而不是亡于明武宗正德在位时期。纵观正德和崇祯的所作所为,我们便会发现,正德淫虐,崇祯勤俭。一个是纯粹的亡国之君,一个是纯粹的治国之君。对这两位皇帝,老百姓也是持着不同的态度:对崇祯持肯定态度,对正德持否定态度。那么为什么明朝是在崇祯时期灭亡的呢?

(明武宗正德画像)

小编觉得,正德统治时期,和明太祖明成祖仅仅相隔一百余年,所以他们统治期间的流风余泽还残存着。正德的父亲明孝宗弘治仁慈,广施恩德,赢得了天下万民的心。当时整个国家都充满着生机,国运兴旺昌盛。这样看来,纵然正德一世淫虐,还不至于使国家走向衰落的道路。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然而到了崇祯时期就不是这样了。明神宗万历昏庸,荒废了国政,在朝廷不召见首辅实际上有二十七年之久。此外,那个时期制定的刑罚十分严酷,对百姓的征收也十分残酷,失去了民心。明熹宗天启昏庸软弱,不仅没有改变万历朝制定的酷刑和征收政策,还任用迂腐的小人,杀戮天下的名士。他不关心复兴国家的大业,放任奸人专权,所以最终导致自己的统治陷入越发衰亡的境地。

(明神宗万历画像)

轮到崇祯统治时,祖宗遗留下来的恩泽已经耗尽,天下百姓的心已经完全离去。纵然崇祯一世勤俭,也无法挽回已经消亡的元气。由此来看,明朝虽亡于崇祯,但是罪魁祸首却可以说是明神宗万历和明熹宗天启。对于万历和天启两位皇帝而言,导致国家沦落到如此地步的人又是谁呢?答案应该是宦官。

(木匠皇帝明熹宗天启画像)

明朝内部宦官专权现象是从明英宗正统年间开始出现的,当时的司礼太监王振专权,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此后明英宗复辟并改元天顺后,又任用了宦官曹吉祥、石亨、汪直等人。弘治年间,朝廷中有刘吉、李广等宦官,正德年间有刘瑾权倾朝野。明世宗嘉靖时期,有严嵩父子专权,宦官的危害不是很大。明熹宗天启年间,内侍魏忠贤开始专权。在侍奉国君方面,魏忠贤亲近而且有耐心,以小善正中明熹宗天启的心意,以小信巩固了他对自己的信任。

(遭逢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虽然有忠臣烈士之辈向皇帝弹劾魏忠贤的罪过,皇帝的疑惑也是一天比一天加深,但他却没有采纳忠臣烈士的谏言。不仅如此,他更是听信了魏忠贤的谗言,把忠臣烈士之辈当做叛贼,前后诛杀的名士达数千人之多。殷纣王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闻的暴君,他杀害贤能之人,连龙逢、比干都不放过。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宦官制造党锢之祸,杀人无数。他们这么做的下场就是殷朝灭亡,汉朝动乱,明朝的天下又如何能摆脱动乱和灭亡的下场呢?

(右边人物为电影绣春刀中的魏忠贤)

崇祯继位之后,立刻诛杀了魏忠贤,削弱了宦官的势力。但此时大势已去、为时已晚,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接踵而起,在中原建立起了对抗朝廷的政权。令人痛心的是北京一战,明朝战败,天子在煤山自缢,明朝三百年的社稷也到此结束了。但我依然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应该归咎于明神宗万历和明熹宗天启,不过崇祯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

(煤山上的树,崇祯皇帝即是在此树上自缢的)

崇祯为人聪察刚毅、好学勤奋,但也因为思虑过多而多疑起来。同时,他的刚毅也发生了变化,陷入了强忍的境地。他通过权略来驾驭臣民,一用一舍,过于急躁。在他统治的十七年间,更换首辅多达五十余人,这无疑是因为过度观察、思虑而变得多疑的结果。因为使用的刑法严酷不堪,遭受首辅鞭挞的人也日复一日地增多。同时,朝廷向百姓征收的赋税也越来越多,百姓难以忍受,便相继沦为山贼、海盗之辈。

(崇祯皇帝画像)

而且崇祯缺乏识人之智。黄道周风骨峭俊,以书画文章著称,崇祯却把他当做花言巧语、谄媚奉承之人。与此同时,他反而喜欢周延儒的依附,杨嗣昌的欺诈,温体仁的阴险狡诈。除此之外,他还纠结于细小的罪责,曾经判曹文昭有罪。因为担心左昆山会飞扬跋扈,还将他限制起来。在煤山自缢之时,崇祯在他龙袍的衣襟上写道:'朕没有做亡国之事,是因为诸位大臣的错误,才导致如今这种地步。'

(近观煤山上的树)

崇祯的诸多大臣的确对不起他,但崇祯对诸位大臣的批判也是错误的。如果诸臣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崇祯也应该明白自己没有识人之智。在崇祯晚年,阁臣有为人忠贤的范景文、慷慨的李建泰、性格刚直的蒋德璟,他们十分精通钱财、粮秣、兵马之事。部臣有公正忠诚的冯元飙、豁达的倪元璐,他们十分富有权变之略。由此来看,崇祯手下并不缺人才,但崇祯却缺少了发现人才的眼睛。此等情况下,崇祯又能怪谁呢?

本文作者:聊聊世界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