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中两大功臣,一死一废,慈禧用人的独到之处——过河拆桥野史趣闻

2018-11-08 06:35:45

慈禧太后是一个过大于功的人,她会用人、懂权谋这一点是不可置疑,这位晚清政坛上的女强人可谓“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她做的一些事也非常不厚道,经常过河拆桥,让很多为她曾经卖命的人为之心寒,为之伤感。其中有三个人最为典型。

其一是胜保。胜保是一介武将,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咸丰十一年,对于胜保来讲,是一个关键的年份。咸丰帝去世,小皇帝载淳、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受制于掌权的载垣、端华,肃顺等八大臣。胜保立即上书:“昌言将入清君侧,肃顺等颇忌惮之。”胜保明确表示了自己的立场,表示坚决支持慈禧太后执掌大权,公开支持太后垂帘听政。

这道奏折给慈禧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因为胜保手握兵权,属于实力派,慈禧很需要他的支持。如此,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就有了军事力量的支持,心里就更加有底了。

辛酉政变成功后,胜保居功至伟。当然,开始的时候,慈禧还是感激这个大功臣的,同治二年(1863)授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委以重任。可是,不久后慈禧得到密报,说胜保居功自傲,有不法行为。更重要的是胜保自恃在政变中立有功绩,散播内部机密。

所以,慈禧认为胜保已经由功臣变成了心腹大患,一定要除掉他。这年十二月初四日,慈禧密诏多隆阿率部前往陕西,以“讳败为胜,捏报战功,挟制朝廷”等多条罪状,将其治罪,押送回京,次年七月赐令自尽。

其二是恭亲王奕诉。咸丰帝病逝,慈禧儿子载淳继位,慈禧急于扳倒八大臣,抢班夺权,没有人支持怎么能够成功呢?其中,最得力的支持者,就是奕诉。奕诉在承德就与慈禧密谋,准备发动政变。并提出建议,要想制伏八大臣,必须回到北京。

所以,整个政变过程,在奕诉的精心谋划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慈禧和奕䜣胜利。慈禧为了回报奕诉,给他议政王的封爵,并食亲王双体。可以说,这个时候,慈禧最信任的就是奕诉。

然而,这种局面仅仅维持了4年的时间,慈禧觉得奕诉妨碍了自己专权,就开始找借口,准备踢开奕诉。终于,她利用了一个叫蔡寿祺的奏折,指责奕诉贪墨、骄盈,搅权、徇私,就要拿奕诉开刀了。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最终奕诉不得不向慈禧屈服。

经过这次斗争,给了春风得意的恭亲王以当头棒喝。之后,他们叔嫂分分合合,慈禧一步步拿掉了奕诉手中的权力。到最后,奕䜣认清了慈禧就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人,同时,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是慈禧的手下败将,因而最终对慈禧是毕恭毕敬,唯命是从。

其三是赵舒翘。赵舒翘(1847-1901),字展如,号琴舫,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同治十二年(1873)中举,翌年又中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升任江苏巡抚,光绪二十三年(1897)内召入京,次年晋升为刑部尚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升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管顺天府尹事。这一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清廷命赵舒翘与刚毅调查回奏,他本认为“拳匪不可恃”,但屈从大学士刚毅之意,提出“抚而用之,统以得帅,编入行伍”,以便“因势利导”的政策,慈禧太后接受了这一建议。

翌年(1900)七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赵舒翘随慈禧太后逃到西安。侵略者同清廷代表谈判时,把赵指为支持义和团的“祸首”,威逼清廷严惩赵舒翘。

本来赵舒翘是慈禧很信赖的大臣,多次委以重任,并多次得到赏赐。尤其在戊戌变法中,赵舒翘坚决站在慈禧一边,主张对变法的谭同等人无须审判,立即处斩。故而深得慈禧赏识,为巩固慈禧的统治立下了大功。

可是,这个时候,慈禧要过河拆桥了。为了表示诚意,慈禧先将赵舒翘交部严处,列强不答应;接着,改为斩监候,还不答应;最后改为斩立决。最终,慈禧给予照顾,改为赐令自尽。

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三(1901年2月21日),赵舒翘吞金及砒霜均未死,监刑人陕西巡抚岑春煊再三催逼,赵的亲眷只好以绵纸遍糊其七窍,再灌酒而闷煞,反复数次才将其致死。当然还有许多这样的人,曾被慈禧利用,最终又被她一脚踢开。

本文作者:左都御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