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和、宣统帝醇王府的两次哭声野史趣闻
醇王府是晚清70年的政治重地。为什么这么说?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不折不扣的皇族血脉。他21岁时(那时候还是醇郡王),在别人还是吊儿郎当地把妹、玩游戏的年龄,他已经参与辛酉政变,捉拿顾命大臣肃顺,帮慈禧夺权了。

1888年,醇亲王府内的亭台楼阁。
慈禧掌握清朝的实权之后,当然会特别倚重这位王爷,不仅交给他大权,还把妹妹许配给他。
1872年,奕譞受封为醇亲王,并在太平湖畔建起了自己的王府。十几年来,他在政坛上真是顺风顺水。
不过,晴天霹雳还是不期而至。1875年1月,同治皇帝因病去世,没有子嗣。慈禧在深思熟虑后,指定奕譞之子载湉进宫称帝。

醇亲王府的主人奕譞,与他的宠物梅花鹿合影。
奕譞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就蒙圈了,史料记载,他当着慈禧的面,“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亏得其兄奕訢叫来内侍,才将他抬出。
奕譞与慈禧共事十几年,他了解这个女人,心狠手辣,为了权力六亲不认,对自己的亲儿子同治帝尚且冷峻刻薄,何况对年幼的载湉?载湉称帝,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前途未卜,命运堪忧,甚至会凶多吉少。
但是,他无力抗命,只得听任慈禧摆布。载湉登基后,年号光绪。

1888年,醇亲王府清荫斋西厢,光绪皇帝的出生地。
载湉做了皇帝,根据祖制,醇王府成了“潜龙邸”,须空出来敬着供着。为此,慈禧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奕譞,加以修缮,于是就有了第二座醇王府(北府,1889年迁入)。
光绪帝在位34年,不仅没掌握过实权,反而被慈禧囚禁10年之久,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去。
当然,奕譞“有幸”没看到儿子最憋屈的一面,他1890年去世。
1888年,绿埜草堂,醇亲王府的书房。
1908年11月,光绪帝去世前夕,大清又面临继承人选择的问题。这一次,年迈的慈禧还是将目光投向醇亲王家族,她命令奕譞之孙、第二代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进宫继承大统。
看来这新的醇王府也不安宁,里面的主人或许在想:我们招谁惹谁了,过不上个太平日子?1888年,醇亲王府花园的一角。
据《清鉴纲目》记载,慈禧的这个懿旨传到醇王府,奕譞的侧福晋刘佳氏(即溥仪的奶奶)大哭,她抱着溥仪不放,说:“既杀我子,复杀我孙。虽拥皇帝虚名,实等终身圈禁耳!”
前来宣命的大臣左劝右劝,说慈禧的懿旨不能违抗,刘佳氏才稍稍放手,大臣们趁机将溥仪抬进宫去。

醇亲王府适园西院。
众所周知,溥仪在位期间更不走运,大清朝在他手里亡了。不过,溥仪也不必对清朝的危亡负责,毕竟他还是个小毛孩子。
醇王府两代人连续出了两个皇帝,当然,也是两个悲剧,进宫时他们长辈的哭声,就是对悲剧预先的祭奠。
本文作者:风中姐姐追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