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变慈禧太后掌权后为什么只将顾命八大臣中的肃顺斩首?野史趣闻

2018-11-08 06:33:26

垂帘听政

1861年,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打败咸丰留下的顾命八大臣,慈禧太后从此开始垂帘听政,掌握清朝最高权力长达四十七年之久。在顾命八大臣中只有肃顺被当众斩杀于菜市口,以肃顺宗室重臣的地位和辅政大臣的身份,为了皇室颜面赐个自尽就行了,在菜市口明正典刑其实有些侮辱成分,只能说肃顺把慈禧得罪的太狠了。

肃顺画像

爱新觉罗·肃顺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非常受到咸丰皇帝重用,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八旗旗务、皇宫护卫、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所有事情都能管辖,权势滔天。肃顺可能也是和咸丰皇帝的关系太好了,啥都敢说,也因此得罪了慈禧。首先是咸丰帝体弱多病,常常让慈禧帮他批阅奏章处理朝政,这件事被肃顺知道后不依不饶,非要让咸丰废掉慈禧;其次是咸丰帝病危之际,肃顺劝咸丰效仿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故事,及早杀掉慈禧以绝后患,这两件事虽然因为咸丰不忍心都没有做,但是慈禧恨死肃顺了。

电视剧中的肃顺形象

要说只是得罪了慈禧也没什么,毕竟孤儿寡母的也做不了什么,但是肃顺独占权力的欲望太强,得罪了太多的人,被人联手弄死。

第一、按照咸丰帝的安排,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是辅政大臣,处理朝政;给了慈安和慈禧“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所有诏书必须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掌控决策权。这样两拨人互相制衡辅助年幼的同治帝。

但是肃顺这个人自视甚高,权力欲极强,觉得只有自己掌控权力才能救大清朝,非要逼着慈安和慈禧交出两枚御印,这样一来就将本来不在乎权力的慈安太后逼到了慈禧一边。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牌皇后,在咸丰死后是皇室中身份最高的人,她的认可让慈禧发动政变名正言顺、有了法统依据。

电视剧中的肃顺和恭亲王奕䜣

第二、咸丰帝在任命辅政大臣的时候听了肃顺的意见,将当时坐镇北京的恭亲王奕訢、掌控北方兵权的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军机大臣文祥等人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了。恭亲王奕訢等人自然不甘心失去手中的权势,因此当慈禧派亲信太监安德海联络他们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这帮人掌控京畿、手中有兵有权,是慈禧赖以发动政变以及之后掌控朝政的武力基础。

第三、肃顺虽然骄横专权、目中无人,但是他清醒的认识到在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太平天国的情况下只有重用汉臣才能挽救清朝的命运;另外肃顺非常看不惯满族权贵的懦弱堕落、腐败无能,轻视满臣。因此肃顺掌权期间破格提拔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等汉族官员,像“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这话就是肃顺安排人写的。而且一旦满臣和汉臣有什么矛盾冲突,肃顺基本上都是偏向汉臣;再加上查处“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肃顺严惩了一大批满族宗室贵戚,可以说在大多数满族权贵心中肃顺就是“仇人”。

在当时的朝堂中曾国藩等人都是刚刚崛起,在中央层面是满臣掌控,汉臣还难以左右国家大事。所以肃顺在朝中根本没有多少支持者,这也是位高权重的顾命大臣在政变中毫无还手之力的重要原因。

电视剧中的慈禧和恭亲王奕䜣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送咸丰帝遗体回京途中被捕。顾命八大臣中载垣、端华自尽,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革职,仅有肃顺在菜市口被斩首。肃顺被杀后,曾国藩叹息称“此冤狱也,自坏长城矣。”从此清朝进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议政王奕訢主持政务的时代。

本文作者:当狗容易做人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