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跋扈而又盲目顽固——辛酉政变被黜退顾命八大臣野史趣闻

2018-11-08 06:05:21

编者按:咸丰帝一生不幸,上台就遭遇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来又赶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城被占领,圆明园被火烧,而且被迫同意外国使节进京,这是前所未有的耻辱,他自己难以接受,最后郁郁而终。与他祖父嘉庆帝一样,秋天驾崩在了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嘉庆帝和咸丰帝都驾崩在了这里

咸丰帝驾崩前,为儿子载淳留下了八位顾命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这八位,按照职务可以分为两类:

一 载垣、端华、景寿、肃顺 这四位是御前大臣,又有高贵的身份;其中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是道光帝留给咸丰帝的顾命大臣;景寿是咸丰帝妹夫,肃顺是郑亲王端华弟弟,是顾命大臣的核心;

二 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 这四位是军机大臣,穆荫是正白旗人,匡源是山东胶州人,杜翰是咸丰帝师傅杜受田的儿子,焦佑灜是后起之秀;

八大臣以肃顺为核心,肃顺很有志气,考封考封三等辅国将军,从侍卫做起,才能逐渐显露,一直担任八旗官职。肃顺真正发达源于两件事:一是支持曾国藩等汉人将领,湘军原本规模不大,是他暗中支持湘军扩大;二是戊午科场案,肃顺对于科举五笔的处理,深得咸丰帝满意。

咸丰帝留下两枚印玺牵制八大臣

肃顺飞黄腾达之后,与怡亲王载垣和兄郑亲王端华,互为犄角,权倾朝野,官员畏惧他,他以为外国人也畏惧他。在签订中俄《天津条约》的时候,他认为中俄《瑷珲条约》是不具备效力的一纸空文,虽然他说的有根有据,但是毕竟是不识时务,人家俄罗斯人是不买他的账的。咸丰帝让肃顺等办理对外事宜,但是因为他们的盲目和顽固,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咸丰帝依然信任肃顺,在弥留之际,任命了以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

辛酉政变的具体过程不再赘述,顾命八大臣失败的原因和结局如下:

失败原因:主要是肃顺他们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吃了狗胆,想反天了。咸丰帝让他们赞襄政务,不是决策政务,决策权在皇帝手中。因为垂帘听政的事情,在御前争论。尤其是载垣和端华,当年陈孚恩与载垣御前争论,当即被咸丰帝斥责,黜退军机处。仅仅过去十一年,八大臣竟然与太后强辩,他们地位是比陈孚恩高,但是太后地位要比载垣高太多。

自以为高明的八大臣

御前辩论之后,八大臣不知反省,竟然擅自罢工,撂挑子,延误许多军国大事。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们根本就不配当顾命大臣。

八大臣结局:载垣和端华,因为贵为亲王,朝廷赐死,夺取爵位,两朝顾命,落得如此下场,活该;肃顺,菜市口公然处决,仍不知悔过,朝廷没有株连,已经是够给他脸面了;景寿,是咸丰帝妹夫,据说是给两宫太后通风报信过,虽遭责罚,不久起用;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四位,黜退军机处,不再录用。

伊洛河畔看春秋:咸丰帝在天有灵,他看到肃顺等八大臣的行为,也是会后悔的,这一次安排,有失败了。

本文作者:伊洛河畔看春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