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通过“辛酉政变”完胜“八大顾命大臣”的玄机野史趣闻

2018-11-08 06:05:09

慈禧太后一个左右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她的一生充满了斗争与妥协、阴谋与权衡。从一个宫女最后登上帝国的权力巅峰,除了历史的机缘将她推向舞台外,还有她本身的权力欲望。慈禧一生经历过三次较为残酷的政治斗争,而让真正成为清朝政府执牛耳者的事件就是“辛酉政变”。

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他在临死前口授遗嘱,任命了以户部尚书肃顺为首的八位顾命大臣'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八位顾命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并赐给慈安太后一方'御赏'印;赐给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慈禧太后掌管。并申明,凡谕旨,起首处盖'御赏'印,即印起;结尾处盖'同道堂'印,即印讫。只有盖了这两方印鉴,谕旨方才生效。咸丰皇帝本意是为了防止任何一方独霸皇权。但是,两宫太后(主要是慈禧)和顾命大臣的矛盾很快就出现,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于1861年九月三十日慈禧联合恭亲王奕䜣等势力成功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将八位顾命大臣拿下,慈禧、慈安两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开始走向了权力宝座。而“辛酉政变”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何玄机和必然因素:
第一 咸丰皇帝临时前对权力的安排
咸丰帝赐给两宫太后的“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颇有深意的。他虽命八位王大臣辅弼幼主,但同时又赏给了慈安和慈禧两方印,代替皇帝朱笔御批,而不盖印的谕旨不能生效,其实是变相授予了一定程度的否决权。而正是有这两枚印章的存在,被慈禧太后有了最初斗争的底气。

第二 慈禧联合了一切可以联合的势力
慈禧首先与慈安太后紧密抱在一起,两宫太后有着一致的目标,并联合了与八大臣矛盾重重的恭亲王奕䜣、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势力集团,为了扳倒一致的政敌而分工合作,多管齐下。如果没有朝野势力的参与,慈禧根本没有发动政变的能力。

第三 慈禧审时度势,能够隐忍以麻痹对手
在监察御使董元醇上了一道《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奏章后,斗争双方剑拔弩张,八大臣以罢工相要挟,很多大臣也隔岸观火。慈禧认为条件时机不成熟,暂时藏锋隐忍,暂时屈服于八大臣。让肃顺等人以为'夫己氏声势大减',从而麻痹了对手,没有了拼个鱼死网破的理由。

第四 谋划周密,果断出手
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䜣多次进行了密谋并安排了政变的所有事项,从小道提前回来北京,摆脱了顾命大臣的控制与监视,有了相当充裕的时间进行政变准备。九月四日,任命醇郡王奕譞任步军统领,奕譞做步军统领就掌握了京师卫戍的军权。九月三十日,两宫太后召见恭亲王奕及大学士桂良、周祖培、贾桢、侍郎文祥等。出示由醇郡王奕譞于九月十八日在热河拟就的谕旨,在八大臣不在场的情况下当众宣示。宣布了八大臣的三大罪状,将载垣、端华、肃顺解任,命景寿等五人退出军机处。同时,又下了一道谕旨,派军队将走在路上的肃顺直接革职拿问,就此“辛酉政变”以慈禧的完胜而结束。

本文作者:竹海听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