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一首古诗,看着真让人心疼!野史趣闻
《红楼梦》里第四十五回的时候,正值秋分时节。体弱多病而又敏感自怜的黛玉经不得季节交替,犯了咳嗽病,且病得一天比一天重,只能倚在床上度日。
黄昏时分,太阳将落未落之时,突然变天了。秋日墨墨向昏黑,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打碎了一地的少女情丝。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悲凉凄惨的秋夜,黛玉心绪沉重复杂,诉之于笔头,原文中是这样写的:

“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却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投涕眩,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秋天花草凋零,就像是自己寄人篱下的衰微身世,难以找到赖以健康生长的养分,难免走向自凋的境遇。晦暗不明的昏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凄冷难耐。已经觉得窗外秋色浓郁不尽,怎能守得住这一场风雨,来使秋天更加凄凉,怎一个愁字了得。
夜来风雨是何其迅速,惊破了秋窗和梦中虚妄的绿色,那一点点可怜的希望也被这风雨摧毁殆尽。黛玉怀着秋日的情丝,辗转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着正在融化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哪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黄昏的雨,更加的迟缓,却也更打入人心。细听,雨行走得很有节奏,一脚深,一脚浅,把人的心儿打得稀巴烂。秋日的风,就像是刀子,割到哪里,哪里就是伤口。秋雨,让人感受生命中的宁静。世界像一张铺天盖地的大网,俗事追击着我,像我施以重压,无处躲藏。

黛玉当时疾病缠身,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两人解开了以往的心结,情同姐妹,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黛玉本来身体脆弱,心思敏感。如今,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自然会更加消沉。
却见宝二爷穿着蓑衣,冒雨来探望黛玉了,并无意间发生了“渔翁渔婆”这样暧昧的交谈桥段,黛玉羞得不忍让宝玉看到她的垂垂自怜,不想让人同情多心,便夺走了这篇诗稿,烧掉不让他细细品读了。
本文作者:邂逅那片星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