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林黛玉野史趣闻

2018-11-07 07:36:33

我爱林黛玉

作者:鞠红玲

本人爱极了林黛玉,她才貌双全,性情纯真,生活热情富有诗意。她的一举手一投足,楚楚动人,惹人爱怜;她的一颦一笑,百媚皆生,令人怦然心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黛玉是天生的美人,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不由自主地被她的美所倾倒,谁说只有男人喜欢美人,其实女人更会欣赏女人的美。

美人的种类很多,燕瘦环肥,雅俗仙凡,黛玉是哪一种美人呢?

曹雪芹对王熙凤和贾宝玉都进行了大手笔的服饰和外貌的描写,对于林黛玉,却很珍惜笔墨,只在具体的场景,偶尔来几笔精致的描绘。这正是曹公塑造人物的高明之处,让读者心中既有一个活生生的鲜明形象,又不具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不同的人在各自的心中有一个不同的林黛玉。

王熙凤最早来评判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美人的种类有很多,可无论在任何人或是任何作品中,眉目清明是对一个美人最基本的要求,诗经就云:有美一人,婉扬清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点儿也不错。黛玉的一双含情目,无论是笑是颦,都足以倾国倾城。娇花和弱柳,是那样的鲜艳明媚又是颇具风情,把黛玉的体态和神情形容的淋漓尽致。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薛蟠忽一眼看到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薛蟠这个俗中又俗的大俗人,浮浅之极,压根儿不懂得欣赏女人,却也被林黛玉的情致给击中,没了魂魄,可见黛玉是任何人都难以抵御的天生美人。

林黛玉晚上去看宝玉,晴雯赌气不给开门,她又听到里面宝玉和宝钗二人的说笑之声,伤感起来。这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前面讲黛玉是无论雅俗都能共赏的美人,这段说的是连自然界中的花儿鸟儿都被黛玉的美所打动,为她的情志所感动,可想而知,黛玉是个天地之间,天然而生的玉人儿,任何生命都热爱这自然的美,别说贾宝玉了。

我爱林黛玉的外貌神态之美,更爱其横溢的才华和心性的聪慧。

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人们常用有一颗七巧玲珑心,来比喻一个人的聪慧,黛玉还要多一窍,怪不得她有卓尔不群的奇才。黛玉的诗才,文中处处可见。黛玉是个以诗书为伴,以文字来宣泄心中之情,以读书写字为生的女子。

元春省亲,命姊妹题诗匾额,黛玉安心大展奇才,却不好违谕多作,应景五言就新奇别致、清扬婉转,替宝玉所作一首《杏帘在望》,更是技高一筹,宝玉自觉胜己十倍,喜出望外,被元春谕为三首之冠。黛玉伤春哭得《葬花吟》,感人肺腑,令人动肠摧骨。《秋窗风雨夕》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伯仲之间,成为诗中之帝。海棠诗风流别致,菊花诗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李纨把它推为魁首。《桃花行》古风雅韵,《唐多令》缠绵悲戚,首首别具心肠,句句情真意浓。

黛玉的聪慧体现在一点一滴。贾宝玉感于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而心灰意冷,被黛玉一句“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静。”便点悟过来。宝玉的美人风筝飞不起来,黛玉一看便知是顶线不好,拿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大家都以为黛玉不事稼穑,一点儿生活能力没有,其实不然。黛玉和宝玉拉呱,夸探春开源节流。黛玉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俭省,必至后手不接。”可见黛玉并不是一个对于过日子一窍不通的人,她心里有通体的打算,只是不愿越位管事而已。

黛玉最美之处,在于她自然纯真诚挚的心灵,这也是贾宝玉为什么偏偏喜欢林妹妹,而不喜欢国色天香才华横溢上通下达的宝姐姐,终究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秉性纯真自然,行为真诚豁达明白,对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没有尊卑等级观念,自然而然地活在这个世上,只为自己内心的一片真情,不为人世间的礼法利禄。

贾探春精明敏锐,果断干练,在贾府三艳中位居魁首,她兴利除弊,管家理财,连凤姐都佩服不已。可她等级观念太强,即作践了别人,又苦恼了自己。她为自己是庶出,竟然不肯认生母赵姨娘,口口声声眼里只有太太,舅舅是九省大员王子腾。陪房王善宝家掀了她的裙子,便说被奴才搜了身,生气要一头碰死。说芳官等唱戏的如同猫儿狗儿,喜欢就说说笑笑,不喜欢便可以不理它。而黛玉则不然,她心中没有当时社会的男尊女卑思想,也没有强烈的主子奴才等级观念,人与人之间,人与各种生命之间,没有尊卑之分,利益之争,她看中的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情感。

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鹡鸰香串珍重取来,转增黛玉,黛玉不以和北静王相交为荣,不以珍珠宝贝为重,她只在意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就掷而不取。香菱虽是薛蟠买来的丫头,和黛玉却极好,有空便去找她玩,要学诗,黛玉便倾囊而授,不辞辛劳地指导她帮助她,二人共同讲究讨论,切磋共进。黛玉的热忱和认真与香菱对于诗歌的沉迷不相上下。紫鹃是她的丫鬟,却情同姐妹,一床睡一桌吃,从没有主子奴才之分,训导之意。便是小丫头坠儿,也知道病了可以跟林黛玉要药吃。黛玉的清高自许、目无下尘,是说她不在意礼节俗务,懒于周全应付,不肯虚情假意地做违心之事。她所不屑于交往的是赵姨娘之流。赵姨娘为了争位夺利,不惜造谣诽谤,使用歪门邪道,所作所为是令人不齿的,黛玉深厌其恶,便不肯应对,以爱憎分明的态度来为人处世。

不但是人,即便是花儿鸟儿,林黛玉都存在着一颗悲悯平等的心来对待。”黛玉葬花“是她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珍惜,即便是花落了鸟儿没了,在她的心里都会凄然泪下。她教鹦鹉念诗赋词,照顾大燕子的生活,是对每一个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贾宝玉是个审美要求很高的人,寻常的庸俗脂粉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宝钗常常以立志功名荣耀显达的思想来劝他要上进,宝玉不但不听,还每每叹息,好好的一个女孩儿被这浊世给玷污了。妙玉是一个自以为超凡脱俗的人,以“槛外人”的名号给宝玉下生日祝贺贴,宝玉懂得她心中的那一份孤高,为了给她回帖,专门去请教黛玉,路上偶遇邢岫烟,巧得'槛外人“的名号,体会到”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的道理,深为邢岫烟如闲云野鹤般的心性赞赏不已。而林黛玉就是一个有着妙玉般脱俗的思想,岫烟般淡泊的心性,才成为贾宝玉心中的永恒知己。

爱哭的黛玉虽然令人有悲悲切切之感,其实是她对于生活高度投入的表现。她非常在意人间的情义,每每为自己父母早亡而伤心落泪。在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一颗体面心'的世界里,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活中,黛玉没有舍却自己的本性,依然热情地投入生活,和宝玉探春等建立海棠诗社,还成为桃花诗社的社主,在大观园里,和姊妹们吟诗作赋、联对写词、玩闹取乐,把寄人篱下的悲苦生活过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黛玉是一个非常具有生活情趣的人,她极爱开玩笑,有了黛玉的场景,便有了欢笑。《红楼梦》有两回题目直接以黛玉的谑来命名:林黛玉俏语谑娇音和潇湘子雅谑补余香。史湘云羡慕林黛玉能整日和宝玉一块儿玩,埋怨贾宝玉不理她,林黛玉便拿史湘云咬舌子开玩笑,二人闹得不可开交。宝玉和两个天真有趣的妹妹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舍不得离开二人,连洗漱都用湘云用过的残水,不想回家,惹得袭人醋意大发,嫌她没个黑家白日的闹。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人相处地非常自在随意。黛玉笑话史湘云咬舌子,说她在芦雪庵里烤鹿肉作践了佛门净地,笑她”只恐石凉花睡去;史湘云揭发她作弊把酒倒了,说她快坐着自行船家去,别在这儿多话。两人在一起有闹不完的故事,说不尽的欢笑。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尽显庄稼人的本色,逗得老太太及贾府里的一干公子小姐开怀大笑。黛玉用“母蝗虫”做了总结,被宝钗笑为“雅谑',说她用”春秋“的法子,将世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比王熙凤的世俗取笑来得雅。黛玉又要惜春画上《携蝗大嚼图》,惹得众人轰然大笑,史湘云笑得连人带椅子都歪倒了。大观园里有了林黛玉,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和增高了很多的品味。有黛玉在的朋友圈,便是趣味横生的热闹圈。自在、单纯、有趣,谁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在一处玩?

黛玉的真性情,也是令我敬佩赞叹至极的。黛玉对每一个人都是真心实意,从没有两面三刀,当面一张笑脸背后使绊子。黛玉对于爱情的真,以至于成了痴。时下的人,许多不相信爱情,不敢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爱情当中,不敢付出,归根结底是怕受到伤害,所以采取了现实保守主义,注重婚姻中的经济地位等外在条件胜于情感。

黛玉把爱情等同于生命,与贾宝玉之间,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二人思想情感上的碰撞,决定着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她的身体状况。当然黛玉并不是盲目的去爱,而是素日看他是个知己的试探,果真是个知己的确定才可。史湘云来了,贾宝玉恰好在薛宝钗处玩,二人一同去看湘云。黛玉知宝玉去找宝钗玩,顿生醋意,就冷笑道亏在那里绊住,要不然早就飞来了。宝玉明白黛玉的心思,连忙分辩不过是偶然去那里,天天和你玩还说这样的话。

黛玉觉得自己在意宝玉的想法被宝玉直白地揭露出来,自尊上有点儿受不住,便赌气说:”我又没叫你来找我,你从此不理我。”宝玉懂得黛玉为了他生闷气,怕她损害了身体影响了心情,连忙来劝她。只等宝玉彻底地向她表白“亲不间疏,先不偺后”,他对黛玉自然要比宝钗亲,黛玉心里的气儿才消。黛玉分辨自己并不是无理要求宝玉亲自己远他人,不过是为得自己的心。宝玉也以知己的态度来要求黛玉:“你只知自己的心,难道不知道我的心?”黛玉一旦明白贾宝玉的心之后,便豁然冰释,转怒为喜,以关心宝玉的冷暖来表达已懂得的心情。黛玉的这种小性情,正是恋爱中或夫妻中常有的情怀:因为在意,所以要求;有了要求,便生苦恼。若是懂得,便是知己;君若无意,两无干涉。

黛玉明知以王夫人为首支持的金玉良缘,是她难以冲破的阻碍,还是以飞蛾扑火般地奔向自己心中的爱情,终究因没能实现“木石前盟”而溘然长逝,留下来一段心事终虚化的故事。人生能够像黛玉一样义无反顾地去做一件事,爱一个人,付出一腔真情,也算是洒洒脱脱地活了一回,此生无憾。有宝玉这个知己对她真诚的回报,此生活得很值。可换种思维,无论值还是不值,黛玉还是会坚定地这样走,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黛玉是一个美丽聪慧诚挚的女孩子,曹雪芹创造这样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是让我们从中看到天然的美,思想中的纯,性情中的真,懂得什么才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简介:鞠红玲,山东蒙阴人。喜欢读书写字,在《当代作家文学精品》、《齐鲁文学》、《作家世界》、云山文学等书报微刊发表多篇文章。书籍是人类智慧的存储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吸取营养,丰硕自我,涤荡岁月的尘埃。

本文作者:新锐散文(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