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司马懿:诸葛亮一天能吃一斤米,为什么司马懿却断定他活不长野史趣闻

2018-11-04 23:08:26

看三国,就无人不知卧龙诸葛亮。神机妙算,忠义两全,流芳百世的诸葛亮跟很多影视剧一样,世人也给他一个天生的劲敌——司马懿。特别实在三国后期,只剩下蜀国和魏国的对决,司马懿和诸葛亮都为两国主心骨,二人相爱相杀,诸葛亮为光复蜀国主攻,司马懿主守,最后司马懿硬是把诸葛亮耗死了。当时诸葛亮一天能吃上一斤米,司马懿一看,却一口断定诸葛亮时日无多,究竟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起原因,还真不得不说司马懿非常神乎其技,几句闲话就从对方口中套中重大军情。当时,诸葛亮已经第五次北伐了,跟司马懿相拒在五丈原,司马懿高举不战牌,诸葛亮三番四次求战不能,便派了一个使者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暗示司马懿跟女人一样,想用激将法。司马懿非常聪明,将计就计毫不客气地把蜀国的棉服穿上,穿戴好之后,还跑去跟使者寒暄家常:“诸葛公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这个使者想必也是个实在人,想要表现丞相一心为国,便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三四升。”司马懿听到之后,便跟魏国的将领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司马懿这里用的”事烦“我们很好理解,想当初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为了壮大蜀国,日不成眠,夜不成寐。而且诸葛亮还事必躬亲,每件事都亲力亲为,不管事无大小,一一过问。按照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这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连一方霸主孙权对诸葛亮都是敬佩有加。要知道孙权跟诸葛亮年纪相仿,但从来不称名讳,只称丞相,经常跟其他人推崇诸葛亮事君忘身的高贵品质。

那食少是按什么数值来理解?假如按四升的粟米饭来计算,魏国的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那么四升饭就等于600到800毫升饭补等,按照密度0.8g/ml来计算,大约就是480g到640g这个幅度,普通的大米生跟熟的比例大概是1:2。换句说100克的大米能做出200克的米饭,粟米也是这个数量,那换算出来,诸葛亮每天吃的粟米就只有240g-320g,也就是只有半斤或者八两的重量,按照粟米361卡/100g的热量来计算,诸葛亮每日摄入热量为866卡-1155卡。他作为一个成年人,经常戎马沙场,体力脑力劳动量非常的大,平均每日最少要2600卡,多的时候可能要去到3000卡。当时他的摄入热量甚至没有需要的一半。热量摄入不足,必然会身体会虚弱乏力,免疫力下降,怎么可能长寿,而且诸葛亮当时并不在减肥,而是在带兵作战。到了渭水一战,诸葛亮只能坐着轮椅在战场上了,可想而知身体差到什么地步,讽刺的是,司马懿还大诸葛亮两岁。

先皇托孤,呕心沥血,北伐大业,心事百结,国家兴亡。全部系于他一人。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诸葛孔明,是累死的呀!看现今的很多企业,很多老板喜欢挑剔下属做事,又或者是真的不放心,事情大小无一不亲力亲为,结果是所有事情都等着老板来做决定。老板变成了整个公司的焦点和中心,是的,价值感和存在感都刷足了。但一个公司小到打扫卫生,大到方针走向大大小小的事数都数不清楚,做老板的怎么可能事事躬亲。在这种老板手下做事,只要不是混吃等死的,不会觉得轻松,而是觉得没有学习锻炼的机会纷纷跳槽,最后变成老板越来越忙,而公司却越做越差。北伐大业是国之大计,就算是魏延也有一句话是对的,怎么能因为一个人,而废掉整个国之大计?在这里,小编不得不提汉高祖刘邦,想当年刘邦打项羽的时候,那个慷概,那个得劲,拿着地图,指着项羽的地一个个使劲封给将领。然后再带他们攻城略地。结果可想而知,个个像打了药一样,都杀红了眼。这些人哪是为刘邦打天下,那都是为自己打天下!所以这个才是核心团队成员持股分红。而诸葛亮带着的,只是一群职场老油条,如果把蜀汉按现在的企业文化来匹配,其实就是一个天天加班的团队,但无奈统一中原的上市目的太过遥远,再苦大,再仇深。结果都是整个蜀中人难以为继。

好笑的是,诸葛亮派使者送来的女装衣服,按照司马懿的尿性,估计还回拿回去让张春华改小留为己用,毕竟诸葛亮居然给自己送衣服,是件非常难得的事。而使者无心无意说的华,却透露太多的军机,当司马懿笑着转身看使者的时候。使者已经知道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可惜已经太迟了。月余,亮果亡。

各位喜欢三国的朋友,觉得是诸葛亮技高一筹呢还是司马懿魔高一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本文作者:够热论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