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致岳飞死的两个重要原因野史趣闻

2018-11-04 23:07:44

通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在“胜王败寇,赢者通吃”的运行机制下,从春秋战国到晚清的2000多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血雨腥风的皇权争夺与皇权保卫史。每朝每代每位皇上唯一的核心工作就是保卫皇权,不让皇权旁落不让江山改姓。一言九鼎”的集权体制,让人产生“羡慕嫉妒恨”的感受。为争皇权自然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保皇权当政者也是不择手段。“功高震主、坐拥重兵”是每位臣子之大忌,往往引来杀身之祸,这在哪个朝代都不例外。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当政者更是从不手软,“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走一个”。

对岳飞的死,史书多有记载,且正史野史几乎一致地认为是秦桧害死岳飞。

话说岳飞死于风波亭后,韩世忠心中愤懑不平,便气呼呼地来到秦桧府上。

二人屏退左右入座之后,韩世忠劈头盖脸地责问道:“请问秦大人,你为什么要杀岳飞?!”

秦桧勃然大怒:“放屁!!!什么叫我要杀岳飞???他岳飞就是和我有天大的过节,我也杀不了他。像你我和岳飞这样的大臣彼此谁也杀不了谁,能杀我们这些人的只有一个人。你韩世忠在官场上也混了几十年,难道连这个都不清楚!?”

韩世忠脸涨得通红,连连拱手:“世忠言语唐突,请宰相大人原谅。”

秦桧往前探了探身子,幽幽地说道:“其实你的潜意识里是知道我杀不了岳飞,也杀不了你,所以你才敢到我这兴师问罪。要不你也同样去向那个人问罪试试?……我陪你去如何?”

韩世忠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连称不敢。

沉默了片刻,韩世忠谦恭起来:“刚才都是俺韩某言辞不当,现诚心请教秦大人。岳飞乃忠君爱国之臣,如此死了岂不冤枉?”

秦桧的气也消了,微微一笑:“你说岳飞乃忠君爱国之臣,那我来问你,这君和国有何区别?可不可以说君就是国,国就是君。”

韩世忠点了点头:“可以这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嘛。”

秦桧:“既然岳飞乃忠君爱国之臣,如今是君要他死,国要他死,他又何冤之有?倘若他有不满,岂不是不忠君不爱国了?岳飞自己临死前还山呼万岁呢,哪里轮得到你来抱冤叫屈?”

韩世忠一时语塞。思索片刻后问道:“岳飞为何会落到如此下场,还请大人赐教。”

秦桧苦笑了一下:“这岳飞虽然有忠君爱国之心,却不知道该如何忠君爱国。”

韩世忠:“此话怎讲?”

秦桧:“是否忠君爱国谁说了算?皇上。皇上说你忠君爱国那你就是忠君爱国,皇上说你欺君卖国那你就是欺君卖国。所以想要忠君爱国就得揣摩上意,想皇上之所想,急皇上之所急,最起码得分清皇上说的那些话是真话,那些话是假话。皇上在大会小会、大庭广众上讲的十有八九都是假话,像什么执政为民、爱民如子、正大光明、直言进谏等等,都是假话,倘若当了真,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韩世忠:“我也知道一些话是皇上用来忽悠草民们的。但是‘收复失地,迎还二圣’这句皇上天天挂在嘴上的难道也是假话?岳飞可是一心一意这么做的。”

秦桧叹了口气:“这岳飞傻就傻在把这两句话当成了真话。咱皇上能攒上这么点家当坐上龙椅可不容易,自然是倍加珍惜。保住他的政权,保证他能享受荣华富贵就是皇上执政的根本,也是大宋国的核心利益。收复失地?谈何容易!那金人可不是大宋国的贱民,凶悍无比,皇上可不愿意冒险,不是被金人逼的没招了就绝不会去和金国打仗,皇上心理想的就是如何韬光养晦。这个世界上谁最爱和平?大宋国的皇上!为了和平哪怕是割地赔款也在所不惜。”

韩世忠恍然大悟:“难怪有时我们虽然打了胜仗,可签的都是吃亏的协议。每次我们这些主战的和你们这些主和的发生对峙,最后占上风的都是你们,原来主和派的老大不是你秦大人啊。”

秦桧微微一笑后接着说到:“再说说这迎还二圣吧。这二圣一个是皇上他爹,一个是皇上他哥,以前可都是皇帝,倘若真把这二人给弄回来了,咱现在的皇上往哪摆?退回去重新当康王?皇上是绝不会甘心让位的,因此这弄回来的二圣就会成为皇上的心病,杀不得关不得,得好吃好喝的供着,还得当贼一样的防着,时刻提防他们复辟,咱皇上还能睡得上一天安稳觉吗?所以别说是抢回二圣,就是他大金国现在主动把二圣送回来,皇上也会找借口不收的。”

韩世忠:“多谢宰相大人点破,我以后不会犯岳飞这样的错误。”

秦桧:“岳飞有点傻也就罢了,更要命的是他还有点倔。皇上让他从朱仙镇撤兵,他老大的不情愿,虽然没有外界传说的十二道金牌那么邪乎,但岳飞已经露出不听话的苗头了。听不出真假话再加上不听话,皇上岂能容他,若任他岳飞一意孤行,万一他真的直捣黄龙,迎还了二圣,岂不是把皇上架到了烧烤炉上,所以皇上防患于未然也就不奇怪了。”

韩世忠叹了口气:“岳飞还犯了什么错,请大人赐教。”

秦桧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接着说到。。。

第一,岳飞在军中的威信实在太高。宋朝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将掌兵权和调兵权一分为二,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样的确很好地避免了武将专权,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格外低下,常常被辽国和西夏打得落花流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整个北宋一朝,拿得出手的武将,也只有个狄青。

等到岳飞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时代背景特殊,他同时拥有了掌兵权和调兵权,他的军队直接被称作了“岳家军”。

这一点,触到了宋高宗的底线,天下兵马都是赵家的,怎么能是岳家的?

现在岳飞在军中的威望都已经盖过了皇帝,要是任由你收复失地,北定中原,那天下只知有岳飞,而不知有赵构了。

就算岳飞没有私心,是个大大的忠臣,但他的部下难道就不起拥立之心?整个宋朝有一句著名的话:太祖皇帝也是忠臣啊!

所以摆在宋高宗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要么鼎力支持岳飞北伐,收复中原,但要冒着被他颠覆赵家王朝的风险;要么杀岳飞,失去大一统的机会,守着半壁江山,但却能安稳地坐龙庭。

这道题,所有人都会选。疆土再大,目力所及也不过数丈方圆。谁会冒着亡国的风险,去赌自己看不见的土地?

第二,岳飞与宋高宗之间有严重的政治分歧

我们丝毫不用怀疑岳飞的忠诚,不论他背上刺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他都是忠于大宋的。但是,你只忠于大宋有什么用?你必须对当朝皇帝宋高宗绝对忠诚才行。

岳飞的政治理想是直捣黄龙,迎回宋钦宗。所以,在他心中,很可能认为赵桓才是正牌皇帝,赵构是非常时期的临时皇帝。

最关键的是,宋高宗并不想打仗了。岳飞长年征战,给刚刚建立的南宋朝廷带来沉重的负担。即使岳飞现在在宋金边境能取得一定的胜利,可他的目标是直捣黄龙(今吉林长春),一旦战线和补给线拉长,宋军真的能打赢金军吗?一旦岳飞大败,金军会不会趁势南下,连宋高宗仅存的半壁河山也端了?

这个问题,在我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如上面提到的,宋高宗并不想去收回自己看不见的土地,他只想维护好现有政权的稳定。所以,在宋高宗的心中,是主和的。

一说到主和派,人们心中总会浮现投降派、卖国贼这样的字眼。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夷陵之战后,诸葛亮仍然选择与东吴和谈,他是卖国贼吗?

主和,是对天下大势进行客观分析以后的理智选择。

当然,根据官员的文武之分,也让他们对战与和有不同的选择。文官主和,因为可以靠谈判立功。武将主战,因为可以靠打仗立功。

既然宋高宗主和,就会打击主战派,而岳飞,自然首当其冲。而到了宋孝宗,他又主战,所以为岳飞平反,宋宁宗时又将秦桧抹黑。

其实,历史哪有什么对错之分,好坏之别。所有的大案,都是政治案。

今天我们之所以推崇岳飞,唾弃赵构,是因为岳飞更符合当代价值观。今天的人回望赵构,会发现他残害忠良,背弃民族大义,失去了统一中华的唯一机会。

但是,在民族大统一的今天,岳飞都被拿掉了“民族英雄”的头衔,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说赵构背弃民族大义?

于是我明白,历史只能放在历史中看。

其实,岳飞的悲剧在于他的个性,不管岳飞怎么想怎么忠义,但他的存在已经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在皇权至上不容任何侵犯的体制下,他的悲剧是必然的,或者说他终究摆脱不了体制的魔咒。前面的赵朔后来的袁崇焕也是如此。

( 温馨提示:由于近期铜、原油行情波动较大,望各位投资者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意潜在的风险。更多原油分析、犀利点评欢迎关注分析师微信:wei419107112新华大宗首席分析师、特邀撰稿人。)

本文作者:一敏金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