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胆汁淤积性肝病第11期研修班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召开野史趣闻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实习记者 路萌萌)为了防治感染性疾病,规范诊疗标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9月23日,山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分会自身免疫肝病学组第二届研讨会山西省胆汁淤积性肝病第11期研修班在长治市人民医院正式召开,长治市卫计委正处级调研员候宝庆,长治市人民医院院长李俊参加会议并讲话,副院长周潞荣主持会议,全市各县市区感染性疾病相关专业医务人员近300人参加了培训。
图为:大会现场
图为:长治市卫计委正处级调研员候宝庆参加会议并讲话
图为:长治市人民医院院长李俊参加会议并讲话
图为:长治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潞荣主持会议
会议邀请了来自全省肝病治疗的6位权威专家教授为大家进行授课指导。
图为:长治医学院副院长赵中夫教授授课
会上,长治医学院副院长赵中夫教授主要对2017年第52届欧洲肝脏病学会(乙肝指南)精要进行了解读,他谈到,新的乙肝指南精要主要从六方面做了修订:对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4个分期进行了新的命名,新的命名解决了临床上对于免疫耐受期的相关误区;抗病毒治疗更加积极,适应症更宽;对于初始患者,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可以作为首选,当然,选药时要考虑患者的年龄与肾功能;停药标准更加清晰;Peg-IFNα疗程及提前停药标准明确;不推荐初始联合或序贯联合用药;阻断母婴传播用药名称及用药时机有全新的概念。
图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肝病副主任邓志华教授授课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肝病副主任邓志华教授,运用她跟踪随访12年的一个病例为大家详细分析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干燥综合征,她强调PBC(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临床表现对于不同的个体是不尽相同的,治疗的过程中不仅要治疗疾病本身,更要治疗随之而来的皮肤瘙痒、乏力等真正影响病人生活的伴随症状。随后,她对于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做了解释,并将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与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分析用药疗效。
图为:山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郭瑛教授授课
山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郭瑛教授讲解的题目为: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她首先对于药物性肝损伤的定义、常见原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临床分型做了阐述,其次,她讲到,药物性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长、乏力、食物减退、上腹不适等,由于潜伏期长、临床表现与用药关系隐蔽,造成诊断难度大。在诊断时,要密切关注病人的用药史、肝损伤、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旦诊断确实,要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保肝过程尽量简化,或者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图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郝晓云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郝晓云教授利用她近40年的超声诊断工作经验,对胆汁淤积性疾病的超声表现做了精彩的演讲。她结合病人的情况,以胆囊的B超图为例,为大家讲解了正常胆囊与病变胆囊的区别,对于胆汁和胆汁淤积性疾病的定义及分类做了介绍,之后,又用一幅幅患病B超图为大家展示了胆汁结晶、胆汁小结石、固醇性结石、胆囊多发固醇性结石、结石伴胆汁淤积、妊娠期急性脂肪型肝炎等等肝病的超声表现。
图为: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洪峰授课
随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洪峰,借用2个病例对于熊去氧胆酸(UDCA)在治疗PBC中的作用、疗效、疗效应答、应答标准做了阐述,她强调,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的最好选择,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并且不能间断服用。
图为: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治医师刘芸芳授课
山西省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治医师刘芸芳,以两病例为例进行对比,对于优思弗治疗酒精性肝病进行了病例分享。
各位学者讲解完之后,长治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李钧进行总结发言:今年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进行了整体搬迁,新的环境温馨舒适,全科医护人员在新病房的建设过程中外出进修深造,科室规模扩大,人才梯队合理,专业水平优良,将会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这次会议的召开,各位专家教授带来了最前沿的医疗技术,必将进一步推进长治市人民医院仍至全市感染性疾病科及消化科在相关病毒感染性肝病、肝硬化及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本文作者:黄河新闻网长治频道(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