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的典范——刘 震野史趣闻

2018-11-03 23:00:21

【颁奖词】

“孝感动天,大爱无言”。上苍用意外考验人类的亲情,他就付出艰辛,守住信心。他为人之子,他用孝心感动了上苍,他凭孝心创造了奇迹。他在母亲车祸受重伤并被医院宣布治疗毫无意义的情况下,不抛弃,不放弃,用孝心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他用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感动故事】

孝经有言“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说孝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还有句名言“百善孝为先”,也就是说孝在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摆在首要位置。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步,其内涵不断得到升华,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在我们的身边,孝顺的人可谓不少,“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在父母遭遇不测、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做到大孝的人又有几个呢?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在这里,我要跟大家讲述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感人故事,一个用孝心和爱心创造生命奇迹的故事,让大家去感受他的大孝和大爱。他在母亲突遭车祸,医院宣布“死亡”的情况下,和家人一直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用孝心和爱心感动了上苍,将母亲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就是大祥区国税局人事教育科副科长—刘震。

“哪怕只有0.1%的希望,我们也绝不放弃!”

2009年5月27日中午14时许,刘震和父亲正在市中心医院探望住院的姑父,突然手机响起,号码是母亲的,说话的却是一个陌生的声音:“你母亲被车撞了,现在市中西结合医院抢救,请家属赶快过来……”原来,他的母亲在接乡下亲戚的途中,横过斑马线时,被一辆闯红灯疾驰而来的改装摩托车撞出了五、六米远,头部重重地撞在路沿上,顿时口鼻流血,当时就昏迷了,不省人事。而肇事者撞人后,驾车逃逸了,是好心的路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受伤的母亲送到医院抢救的,医院的护士根据母亲手机的号码通知了他。刘震和父亲当即赶到医院,母亲虽然苏醒过来,但神志不清,连自己的丈夫和儿子都不认识了,只是一个劲的喊头痛。见母亲伤成这样,刘震心如刀绞,原来母亲由于头部受到剧烈撞击,造成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在中西结合医院观察治疗了四个小时后,刘震母亲的伤情急剧恶化,被紧急转送到市中心医院脑外科抢救。医院脑外科专家通过会诊,将他和妻子叫到办公室说:“老人家伤得太重了,属特重型颅脑损伤,现在已经陷入了深度昏迷,并形成脑疝,也就是说整个大脑移位,到处都是出血点,整个颅腔都是被血块压迫,颅压很高,脑水肿相当严重,况且无任何刺痛反应,生命体征微弱,基本接近死亡,抢救的希望非常渺茫。” 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他的心也如刀绞般的疼痛,刹那间眼泪夺眶而出,一旁的妻子和儿子也失声痛哭,闻讯赶来的老父亲更是老泪纵横......望着妻儿和年迈的父亲,此时的刘震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和压力,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作为母亲唯一的儿子,他必须做出决断。“医生,如果马上实施开颅手术的话,我母亲生存的希望有多大?”

“老实说,最多只有1%的希望,而且手术的风险很大,只能是赌一把了。老人的伤实在太重了,又是七十岁的人了,极有可能挺不过手术。最好的结果是手术成功,暂时挽救老人生命,但能否度过术后危险期还很难预料。”医生说。

“医生,哪怕只有0.1%的希望,我们也绝不放弃!请您们一定尽全力挽救她,我们承担一切手术后果!”

“只要母亲还有一口气,我就绝不放弃!”

于是医生立即组织手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手术室外的刘震度日如年、心急如焚,手术怎么样?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不敢想,也不愿想。闻讯赶来的同事和朋友劝他吃点东西,身体要紧,可他哪里吃得下。老父亲劝导他,无论如何也要吃点东西,还有很多事需要他去办,这个时候可不能倒下啊。是啊!还有很多事要办,现在才刚刚开始,我决不能倒下!一定要坚持住!刘震暗暗地对自己说。

经过了二次开颅手术,刘震母亲的生命暂时得以保全,但情况依然十分危险,由于不能自主呼吸,得切开气管,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大脑供氧,生命体征极其微弱。每一次探视对于刘震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望着病床边摆满的各种仪器,望着病床上浑身插满导管的母亲,望着母亲肿胀变形的脸,他撕心裂肺般的痛,任泪水肆虐,唯有一声声呼唤,祈求上苍能够唤醒母亲……

术后的第九天,医生再次把他们全家叫到办公室:“老人家的病情越来越差,深度昏迷,没有任何刺痛反应,没有自主呼吸,完全依赖呼吸机,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高烧不退,全身水肿,无法进行静脉注射,只能靠深度静脉穿刺来维持药物注射,再加之老人年事已高,各项机能都处于衰退期,就目前情况来看,脑死亡,随时有生命危险;即使是勉强维持她的生命,这笔昂贵的费用也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起的,到头来只怕是人财两空。按说作为医生,我不该跟你们说这样的话,但作为朋友,我不得不劝你,抢救已经没有意义了,我们都已经尽力了,还是放弃吧。”随行的亲朋好友也都劝他理智一点。老父亲也动摇了:“震儿,为了挽救你妈妈,你们俩已经尽力了,你妈妈要是知道的话,她不会怪你们的。既然医生都说没希望了,还是放弃吧,我知道,对你来说,做出这个决定很难,她毕竟是你的妈妈,但对你妈妈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

“只要妈妈还有一口气,我就绝不放弃!爸爸,如果现在躺在病床上的是我,你和妈妈会放弃吗?不会,你们一定会尽全力挽救的。”

考虑到母亲平时怕静,刘震和医生商量后,决定带母亲回绥宁老家继续治疗,希望家乡那熟悉的山水、熟悉的空气、熟悉的亲友以及家里亲人们的陪伴能创造奇迹。

“是你们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妈妈,您一定要挺住,我带您回家。”6月6日,救护车载着刘震一家向绥宁奔驰。一路上,每过一个地方,刘震都在母亲的耳边轻声的告诉她,“妈妈,我们过隆回了”、“妈妈,我们过洞口了”、“妈妈,我们进入绥宁了”。或许是真的思念家乡,或许是舍弃不了家人,或许是母亲那永不服输的个性在支撑着,昏迷中的老人家似乎感受到儿子深情的呼唤,或许是亲人的爱感动了上苍,在拆掉了呼吸机最危险的三个小时的路途中,刘震母亲的生命体征竟然奇迹般的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随车的医生和护士感慨地说:太不可思议了!

母亲在绥宁县人民医院外二科住院治疗期间,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担惊受怕,刘震和家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为了不使母亲生褥疮,他们坚持每二小时帮她翻一次身,擦洗身体;为了不使母亲出现肌肉萎缩,他们坚持每四小时按摩一次全身;为了保证母亲的营养摄入量,他们坚持每天熬汤,为母亲鼻饲流质六次,每次不同的营养成分;为了能让母亲听到亲人的声音,他们每天坚持不断地在她耳边呼唤她。就这样,在医生护士的精心治疗下,在家人的悉心照料下,母亲安然度过了脑水肿关、肺部感染关高烧关,病情逐步稳定,慢慢的手能稍稍动弹了;慢慢的手脚也能弯曲;慢慢的……终于,昏睡了两个多月后,一个被医生宣布为脑死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个被医院判了“死刑”的七旬老人睁开了双眼,慢慢开始苏醒,对外界有所反映了,顿时,病房里响起了一阵阵欢呼声,亲人们拥抱在一起,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10月3日,老人出院回家了,再次见到老人的市中心医院医生感慨地说:“我原以为老人家已经不在了,没想到居然能走路了,奇迹!生命的奇迹!是你们全家不离不弃,用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由于严重的颅内损伤,造成老人大脑萎缩,老人丧失了全部的记忆,连亲人都不认识,思维混乱,整天胡言乱语,出现老年痴呆症状,每天24小时需要看护。刘震每天下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陪母亲一起散步,一起说话,尽管母亲还不知道他是谁。同事们看到他每天熬红的双眼,问他:“一定很辛苦吧?”他总是笑着说:“虽然辛苦了点,但比起那些失去了母亲的人,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母亲!在沙发上,她会帮我们盖被子;在餐桌上,她会帮我们夹菜,尽管她不知道我们是谁,但是,在她的潜意识里,一定知道我们是她最亲的人。母亲能有今天,我已经知足了,不管今后怎么样,我们全家都会用爱陪伴她走过余生。”

当人们突遭叵测,与死神抗争的时刻,弱小的人类有时候是那么的无能为力,尽管现在的科学和医学是那么的发达,但如果有亲人们的爱心、子女们的孝心去感化呵护,持之以恒,不抛弃、不放弃,也许奇迹就会发生。刘震和他的家人正是用行动证明了:只要你坚守“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孝心和爱心一定能创造出奇迹,甚至是生命的奇迹!

[责编:李雯雯]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作者:华声在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