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何宁愿吊死煤山也不愿迁都野史趣闻

2018-11-04 18:31:45

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陷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自杀,这标志着刚明对中华三百多年的统治结束了。那么崇祯皇帝为何不听大臣的建议迁都南京,与李自成划江而治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梳理下,崇祯皇帝为何宁死都不迁都南京。

首先我们来看下当时形势,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的年代,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在帝国版图上,北有李自成农民军在攻城略地,关外有满清虎视眈眈,朝廷内有东林党人在内斗扰乱朝政,南方还有不听号令的地方势力。这时的明帝国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体无完肤,而他们的崇祯皇帝还幻想重回洪武中兴。最危急关头把所有的希望寄于南方各王能及时北上勤王,内外夹击,彻底解决内乱。所以为什么崇祯皇帝在农民军兵临城下仍然坚守空城的理由之一。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崇祯皇帝这个人,据历史资料记载崇祯皇帝从明熹宗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重现明皇朝当年辉煌景象。那么这个近乎完美的人为什么没能让明帝国起死回生呢。人什么可能完美呢,肯定是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史书说崇祯皇帝本人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当然还有个更致命的,崇祯皇帝比较自信,在他人生最后的遗言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这就说明崇祯皇帝认为造成今天这个局面都是臣下的责任,即使迁都南京结果也是一样,所以干脆不走保其死后名誉。最后我们来看下崇祯皇帝不走的最后一个理由:观明王朝三百年,可以说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影视。明王朝的统治者们都有一股血性勇气,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手是什么样的人,没有怂过都是硬刚到底。而崇祯皇帝作为刚明最后的皇帝,洪武大帝的子孙,血液里本来就流淌着舍我其谁的血性骨气。所以当农民军兵临城下,崇祯皇帝没有选择逃跑,而是选择了自毁皇族的做法,不给对手留有任何侮辱其子孙的机会,更不可能背弃大明列祖列宗制定的国策“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抛弃全城百姓自己逃亡的做法。

最后我们看明朝三百年历史,从洪武大帝到南明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刚明几百年历史,真的没有出现过一位认怂的皇帝。明朝给我们留下深刻值得回忆的历史画面,同时明朝也是中华上下几千年中唯一一个奉行“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国策,明朝的不和亲不割地不赔款,血不流干战斗不止,成为千古绝唱受后人世代敬仰。崇祯皇帝也是真正执行了“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这一国策,并执行到死。



本文作者:瞭望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