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年,从未带兵打仗的她独守孤城,勇退十万敌军!去世后,左宗棠、曾国藩都表彰她的功勋!野史趣闻

2018-11-04 09:01:00

林普晴,生于1821年,是晚清名臣林则徐的二女儿。

太平军刚刚在广西兴起的时候,咸丰皇帝启用在鸦片战争中被贬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西“剿匪”。

还未正式上任,林则徐即病逝途中,功业未就。

没想到5年后,林则徐的二女儿在江西上饶却勇退十万太平军。想必,九泉之下的林则徐也会为他的女儿感到欣慰吧!

林普晴18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表哥沈葆桢。这场婚姻是亲上加亲,沈葆桢原本就是林则徐的外甥。

沈葆桢与林普晴

当时的沈葆桢还默默无闻,而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也被革职查办。

很快沈葆桢考中进士,入翰林,出任九江知府。

1856年,石达开统领的太平军进攻江西广信府的上饶,当时沈葆桢正在为曾国藩在江西各州府筹募兵饷,把年轻的夫人林普晴留在上饶。

太平军将领与士兵

其时,太平军兵锋正锐,清军纷纷败北,很快,先头部队就到达了上饶,将上饶城围得水泄不通。

城中没有主帅,许多官员都收拾细软,携家眷仓皇出逃。

因为城里只有不到5000的兵力,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弱,战斗力很成问题。

因此有人劝林普晴也赶快出城避难。

林普睛却不为所动,她想既然丈夫托她守城,就算是死她完也要不辱使命。

她说:“你们可以逃命,我已决意与上饶城同存亡!”

为了表示心意已决,她指着院中的水井道:“倘若城破,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处。”

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守城之策,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

守军在城墙上浴血奋战,林普晴则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感动,都决心誓死坚守城池。

激战中的太平军

坚守了10多天,形势越来越危急。林普晴想到距上饶不远的玉山镇总兵饶廷选,他原是林则徐的旧部,现在只有请他出兵相援,才能解上饶之急。

可是玉山镇那边同样是战事紧张,饶总兵肯来吗?

为了说服饶廷选,林普晴啮破中指,以鲜血写下一封求援信。

林普晴走上城墙,鼓励守城的将士。士兵们见知府夫人如此顽强,增强了守城的决心,誓与城池共存亡。

因为太平军惯用滚地龙(即挖地道)的战术攻城,常令人防不胜防。埋瓮听声常常被用来克制这种战术。

而上饶城中根本没有这么多的大瓮。

最后,她想出一条妙策,下令守城将士沿城墙内侧抢挖一道深八尺,宽五尺的壕沟,这样即便敌军从地下攻城,势必会在进入壕沟时暴露目标。这招果然震慑了太平军的滚地龙战术。

而玉山镇总兵饶廷选收到林普晴的求援血书后,大为感动,当即抽调精兵,连夜驰援。

与此同时,在外募兵筹饷的沈葆桢也得到了消息,率兵日夜不停地赶往上饶。

如此以来,三支人马里应外合,血战七天七夜,终于解了上饶之围,扼制了太平军在江西开辟势力范围的战略意图。

战后,沈葆桢被提升为江西巡抚。

尽管林普晴没得到朝廷的嘉奖,但她去世后,沈葆桢写了一首挽联:

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撒夫人分伟绩;

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

左宗棠也撰挽联,肯定她忠孝的一生:

家能孝,国能忠,一生大节昭昭,挽狂澜于既倒;

来何因,去何果,千古元精耿耿,抱明月而长终。

后来曾国藩还为此专门上奏朝廷,奉旨在广信府建祠褒扬。

本文作者:茶余平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