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野史趣闻

2018-10-31 21:31:09

战国时期有名的辩论家鬼谷子门下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位是创合纵之法,游说六国合纵抗秦,并做了六国宰相,为合纵大业鞠躬尽瘁的苏秦,而另一位则是施以连横之术,游说六国亲秦,拆散合纵,并最终促成秦国连横大业,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张仪。张仪与苏秦,一同演绎了战国末期群雄叱咤风云的历史。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与苏秦师出同门,在苏秦已经为自己的合纵战略名显诸侯的时候,张仪还是楚国丞相的一个普通门客,一直受到人们的排挤,怀才不遇的张仪想到了同学苏秦,并希望投靠他获取官位,当时苏秦已挂六国相印,要推荐张仪并不是件难事。张仪去见苏秦,要求与之共事。不料却遭到了苏秦的羞辱,苏秦冷冷地奚落他,还用奴仆的饭菜招待张仪,然后就转身离开了,把张仪晾在一边。张仪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于是他下决心投奔苏秦的敌人秦国,与苏秦针锋相对,辅助秦王一统天下。

张仪从苏秦那里出来就直奔秦国。苏秦暗中派了一个自己的人伪装成商人始终跟随着他,帮助他衣食车马,协助他顺利到达秦国。当时正是欲一统天下的秦惠王当政,正在招贤纳士,广揽天下英才。张仪见了秦惠王以后,把自己破解合纵的连横大计献于秦惠王,果然获得了秦惠王的器重,官拜上卿,成为秦国的重量级人物。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张仪得到秦惠王的信任当上秦国丞相以后,他苦心研究天下大势,认为秦国国富兵强,吞并六国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苏秦极力倡导的合纵抗秦只不过延缓诸侯的败落时间而已。当时秦国虽在军事上占优势打败了魏国,但对于六国联盟的合纵政策也不禁感到担忧。张仪分析了秦国与诸侯的军力,指出对抗合纵的最好方法不是军事进攻,而是令合纵各国相互猜疑。

张仪与秦王商定,由自己先去魏国任相,设法使魏国首先背离合纵之约,与秦国结好。到魏国之后,张仪向魏王游说,劝说魏国与秦国搞好关系。在他软硬兼施、打拉结合的策略下,魏王终于背弃合纵之约,转与秦国结盟。接着,张仪劝说秦王攻打赵、魏、韩三国,夺取了大片土地。魏、韩两国的实力大大受损,接连依附秦国。张仪马不停蹄地到韩国、赵国、燕国游说,最终,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各国纷纷与秦国交好。六国已经是貌合神离,离心离德,无法齐心对抗强大的秦国,最终只能成为秦国的阶下之囚。

正当张仪的连横大业快要成功时,秦惠王去世,秦武王继位。武王对于张仪早有不满。张仪游说完各国回到秦国之后,顿觉自己在秦国已无立足之地,便出逃魏国,获得了魏王的宠幸,担任相国。一年后,张仪在魏国去世。

两千多年来,苏秦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不同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

或许今天会有人质疑,张仪为了实现连横目标,采取欺骗、蒙蔽等等不光彩的手段,从来不遵守道德和信义,并不能算是一个英雄。然而战国时期列国林立,诸侯争霸,割据战争频繁,正是这特定的时代背景给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从人格意义上为张仪下一个结论,但是毫无疑问,张仪对战争形势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连横之术成为了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正是这些无法磨灭掉的历史功绩,使张仪无愧为一位乱世的英雄,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本文作者:王浩田1(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