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悲催人生野史趣闻

2018-10-25 13:02:46

通篇红楼,悲剧色彩最浓的莫过于黛玉。她本是灵河岸边三生石一棵绛珠草,为了报达神瑛使者的浇灌之恩,决定用一生的泪水抱恩于他。于是,这悲金悼玉的红楼一梦,黛玉通篇悲情不断,最好忧郁而死,只叹红颜薄命。

哀黛玉空有显赫家世,却落得寄人篱下

黛玉本是一个千金小姐,她的父亲林如海既是探花郎,又是巡盐御史,又承荫三代,可以说是家势显赫。偏偏就是这样一户钟鸣玉食,偏偏生下黛玉这个有命无运的女儿,女未嫁,母又亡;父已老,无兄助,黛玉是在无家可归的情况来到贾家的。

家里的财产在贾琏的直接办理、凤姐的遥控指挥之下,岂有再归黛玉之理。在贾府之初期,尚有外婆罩着,尚有一线生机,也取得了准媳妇的地位;待到贾母一死,黛玉不仅要不回家产,也不可能成为准媳妇,更不知道前途在何方,在人人势利、如蝎心肠的贾府,等待黛玉的命运只有死亡。

决策宝玉婚事的五大关键人物是贾母、元春、王夫人、贾政、凤姐。凤姐是一个具体操办人,在未来总理大臣的选择上,凤姐主要是建议权和操作权,决策权并不大。

贾母是铁定的拥林派,她看到王家掌管贾府已经两代,有大权旁落的恐慌,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贾母风云一世,却捱不过命。

王夫人坚定的拥薛派,她知道凤姐太过刚强,必定不可能掌权太久,而宝钗是她的侄女,凤姐是兄弟的女儿,宝钗是姐姐的女儿,无论谁当家,对于巩固王家的地位都有好处,所以王夫人是极其希望宝钗成为宝玉夫人的。

元春是拥薛派,而且发生了决定作用,一方面她愿意薛宝钗入选才人,也象她一样飞黄腾达,为四大家庭再添一个靠山和后台,但是宝钗无法入选才人时,元春立刻把支持的一票投给了宝钗,因为她知道贾府的危机已经凭凤姐是无法解决了,寄希望于宝钗能为贾府留下一条退路,所以她劝她的父母“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政应该是拥薛派,他是极其正统的人,在他看来,世故的宝钗更合他的口味,便他又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所以不敢拂老母亲的意思,在宝玉婚姻大事上,他只能算一个中间派。

宝玉从内人是喜欢黛玉的,但他是一个软弱的男人,他的意愿在贾府权力之争中显得那么渺小。

综合看来,如果贾母不死,黛玉尚有可能,但贾母一死,黛玉必败无疑。

哀黛玉空有停机妇德,却常遭世人非议

黛玉出自书香世家,她的妇德才智是不用怀疑的。

有人说黛玉尖酸,但在只有口门石狮子干净的贾府,黛玉还有什么能维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何况她的尖酸大抵只有在别人攻击她时体现出来,而对贾母、王夫人、凤姐这些实权派人物是没有丝毫对罪的,甚至还有意无意的在元春面前露了一手,好引起元春对她的重视和认可,可见尖酸本非黛玉本性,只是现实逼得她如此。

有人说黛玉软弱,经常看到她哭哭啼啼、弱不惊风的样子,也很少见她对家政大事提出多少意见,所在探、李、薛三人执政的时候,并没有黛玉的份,很难说这不是黛玉韬光养晦的策略,她深知出头椽子先烂的道理,她把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治家理政上的想法深深埋藏在心里。

哀黛玉空有一腔爱意,却至死未能如愿

黛玉最爱宝玉,而宝玉并非仅爱黛玉一人,这是一个女人最大悲哀。

宝钗爱宝玉,爱得有些变异,她是在得知无法入选才人的情况下爱上宝玉的,而且为了攀上贾家这棵大树,她通过金锁等桥梁向宝玉表达爱意,更显得有些阴谋在内,没有黛玉那么纯真。

袭人爱上宝玉,这是不得而为之的事,贾母既又授意,她也不也拂意,况且能够嫁入豪门,对于她来说也是上世修来的福份。

晴雯爱上宝玉是男女常情,在只有一个男人的怡红院,这些女人并不能出去寻找爱情,面对这个高高在上的公子自然产生了爱慕之情,这种爱慕中多以无人可找或仰慕地位有关,所以小红在一次接近宝玉未果后,马上寻找到了贾芸作为自己的替代品,这也是小红比晴雯明智的地方。

相对这些女人,黛玉既可要求嫁出去,也可以和宝钗一样入选才人,但整篇红楼只字未提黛玉此些事情,她只是傻傻地爱着宝玉,最后希望破灭一死了之!

本文作者:一路行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