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兰成评丨山河岁月 一枝禅花野史趣闻

2018-10-25 09:06:10

这套书已经买回来一段时间了,我先打开《今生今世》。

不料,如果不是因为张爱玲的关系,我竟然读不下去。

非关文字。而是我一点也不想探求作者的感情生活。

所以放下蓝色,拾起紫色。这本专讲世界历史。

才读了几页,就看到如下的句子:

新石器时代照在妙相的人间,故太阳亦是妙相的了。连原有的绘画至此亦成为妙色,而与音乐生在一起的舞亦成为妙舞,当时乃是这样一个有妙相妙色妙舞妙音声的阳光世界。

文字的色相之美,似乎看到陶器上的黑色小人都鲜活起来,发射出灼灼的热能。

我才知,这真的是个有才的人。

胡兰成,文章,书法,才华,性情,都有无数话题可以言说。

喜欢也好,厌弃也罢,当我看到他专注好好做学问,是愿意读下去的。

人世的诸般妙好,皆是一个生命的演绎,而在劳动中有着人与物的亲情,好比女孩子刺绣,看着绣的花从自己手里一朵朵生出来,有欢喜。

这句真像仙枝或其他台湾作者的手笔。而事实是全部反过来,原来是胡兰成影响的一代文风。

细腻,阴柔,是有生命力的。

后来我读到很多文字漂亮的男作者,比如陶杰,文字之典丽的确出众。

在无人看到的房间,消化过多少书目,才能孕育出充沛的内蕴,功夫用到了,才能在万千汉字里信手拈来最漂亮独特的一个,字字句句排开,从此成为一个人的风格。

试问,其他人怎么想出“汉文明叶嫩花初”“恒河畔金色莲花”诸如此类的题目?

这一本就更加飘渺,讲的是禅宗第一经书《碧岩录》。

我认识的人中有人每天分享圣经,有人分享百喻经。

但我对那些全无研究。

倒是书里引用的事例,还有些启发。

大家都知道张爱玲《红楼梦》读得好,胡兰成也解读了几段。

其中提到:宝玉不能去想在黛玉和宝钗中拣择,他只想照现在这样下去,到他化了飞灰,到时其他人如何他也不用知道了。

他是以不解决为答案。

我忽然想到近期读到一篇《空心人》,里面的主角也是不多想。

他们都以不追究,不解决为处事之道,也许只是不想处理罢了。他们或许比聪明人更知道省事和聪明,毕竟时间一轮轮过去,就像张道士的方子,到最后确实什么都不用再处理了。

乱翻书中,看到一句喜欢的话:

“一个人对人对事物,是有见识与情意的分别,见识是晓得对方,而情意则与对方共此世,春风陌上,对于不识的人亦皆是好意。”

滤去经文,甩掉玄学,于素澹之中言情,是我可以接受的说法。

“春风陌上”四字,亦有“悲欣交集”的感慨。

这倒不像是书评之类的东西,因为我并未读懂读进。不过蜻蜓点水,也自有点水为记的写法。

最后来说下装帧,每一本的左边中间,都夹了一小幅彩图。其用色、图案都带着一股尘世气息,在浑厚深沉的底色上,谱出一抹鲜艳。

尘世,生活,精神,妙相,是这样混杂互生的吗?

不知我什么时候会有更丰富的阅历和更平静的心情,那时也许可以再拾起它们,看无限山河岁月,开出一枝禅花~

本文作者:duoduotalk(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