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三大名树野史趣闻

2018-10-25 11:33:36

华夏古槐王

在铜城关河村的一个打麦场上,有一颗遮天蔽日的特大槐树,气势雄伟,十分壮观,相传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据林业部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甘肃省林业厅、平凉地区林业处联合专家组1992年6月20日测定,古槐主干高2米,胸围10.18米,树冠东西宽34.2米,南北长37.72米,占地面积约1.9亩。树上有6个大枝,最大枝基围4.9米,最小枝基围3米。近看古槐大根凸露,如虬盘扭。仰视枝叶茂密,分枝弯弯曲曲似龙飞凤舞。远望古槐好似一座层层叠叠的绿色山丘。更为奇特的是,树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柳树、五倍子树和小麦、玉米等九种植物。1992年5月,甘肃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层分别对此树作过报道,称其为甘肃省境内树龄最长,生长最大的古槐树。

在当地,这颗大树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初李世民西征时,在圻墌城打败了西秦霸王薛举,其残兵败将沿泾河、汭河逃窜,溃退到崇信峡口一带,据险死守。李世民在今崇信境内的“打鼓台”设立中军帐,以“绕旗山”为前沿指挥阵地,派大将徐茂公从正面攻击,派名将陈咬金从唐帽山后包抄,派尉迟敬德在孙家峡从侧面进攻。鏖战前,敬德曾在此树上拴过马,在树前的坪地上操练过士兵。此次大战,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清扫了唐王李世民西征的障碍。其因就是这颗神树在冥冥之中相助的结果。

佛教圣树娑罗树

陶荣

娑罗树生长在崇信县黄花塬村,主杆树围2.6米,树冠荫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娑罗树之所以有名,传说是和无忧树、菩提树同为“佛国三宝树”。

娑罗树,亦称“猴板栗”。七叶树科,落叶乔木。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7个,倒卵状椭圆形或矩圆状椭圆形。圆锥形花序顶生,花白色。每当春末夏初,一丛丛垂挂的白色花序,宛如成串的白玉小塔,隐现于绿叶丛中,非常好看,可为观赏树。蒴果开裂,内含一粒扁球形种子,种子脱涩后可食,又供药用,名娑罗子。性温味干,能宽中下气,主治胃脘腹胀、疳积等症。木材细致、轻软,可供建筑、细木工等用。

1985年秋,一场特大暴雨过后,在距崇信县黄花塬村娑罗树东北方向200米处,洪水冲开了一个洞口。有关人员赶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此处共出土石造像碑、塔7块,洞内无壁画痕迹。从现场情况来看,洞口为早期所封,因洞内潮湿,石造像损害较为严重。

从这些石造像碑、塔的形制和特征上来看,其与云冈石窟二期(465年~495年)造像的风格近似,可以推断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前的作品。由此可以说明:一是娑罗树和石造像同为佛教遗物,随着佛教的传入,娑罗子也一同传入中国,并在崇信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二是石造像出土于一孔窑洞内,加之造像均面部残损,可能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后,继续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崇信人为了保护佛教遗物,封存于此;三是伎乐天手持乐器说明,早在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以前,曲项琵琶羯鼓等西域乐器已随佛教传入崇信境内。

珍惜树种三异柏

马志远

在锦屏镇关村朱家寨合作社生长着一颗叫“三异柏”的奇树,学名桧柏,属稀有树种。其木材是建筑用的上好原料,枝叶可以入药,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这颗粗大而呈扁圆形的树,叶繁枝茂。尤为奇特的是,这棵树的同一树枝上生长着三种不同的叶片。树叶在幼枝上全为刺形,随着枝叶不断的增长,刺形叶逐渐被鳞形叶代替,形成刺柏、绵柏、侧柏三种叶子,因此有人叫它三异柏。当地民间还有一种传说,称此树是从关公庙的香炉下长出来的,后来庙毁树留。人们由此联想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认为它是这三位结义兄弟的化身,因此,也有叫“三义柏”的。至今人们还对这棵树顶礼膜拜。

本文作者:崇信微生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