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崇信“绣娘”也“疯狂”野史趣闻

2018-10-25 11:32:15

梁晓红:带着姐妹去致富

本报记者 吴文斌

“你看,这个地方绣的时候要用分层法,要绣4层才能显出层次感,立体感。”初见梁晓红的时候,她正拿着一幅刺绣给一位员工讲解。

没有鲜艳的衣服,没有浓妆的粉饰,45岁的梁晓红看起来很朴素。梁晓红是崇信县公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她公司所做的刺绣以其独特的针法,严谨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比如刺绣什么的,看着那些一针一线绣出的精致漂亮的小玩艺,就想着以后要开一间手工作坊,也要做出这样精致的工艺品来。”

怀揣这个梦想,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晓红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精准扶贫“陇原巧手”培训班,这让她更加坚定了方向,从此在手工编织品的道路上开始了她新的奋斗。

“刚开始的时候,家人不支持我干这个,朋友也不不看好,我就一个人到西安、庆阳学习考察手工刺绣、丝网花、串珠制作技艺及市场前景。”经过这次外出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她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回家后,她先从简单的丝网花、串珠做起,在微信朋友圈销售,第一个月收入了1000多元,周围的朋友也跟着她学做,有八、九个姐妹竟然也靠手工艺品有了收入。她萌生了成立公司的想法。

公司成立不久,梁晓红就带着这些姐妹们和作品参加了全市第三届“陇原巧手”手工艺品大赛暨展示展销活动,没想到这次活动就收入上万元。此后,梁晓红带领着她的姐妹们多次参加各种展销交流活动,先后获得了平凉市第三届“陇原巧手”手工艺品大赛优秀组织奖、最佳销售奖,陇台妇女手工艺品展销交流活动金奖和铜奖。她个人也先后获“平凉市优秀妇女干部” “优秀农民工” “平凉市十佳青年创业带头人”“全国双学双比能手”等多次表彰奖励

在手工编织上初尝甜头梁晓红,觉得一个人富不能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是富。她利用群发短信、微信、QQ等形式,向贫困妇女宣传手工编织业投入少、就业方式灵活、前景好的优势,吸引更多贫困妇女成为民间手工艺品制作的“陇原巧手”。至目前,她的公司被评为崇信县“陇原巧手”培训基地、崇信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崇信县残疾人文化创业园,被平凉市妇联评为“陇原巧手馆”。

利用闲暇之余,她还研究地方历史文化,创作出富有崇信元素、文化附加值高、经济实用、便于市场流通、种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并依托“淘崇信”电商平台注册线上销售,形成“线下接受集中培训,线上交易实现创业就业”的新模式。

41岁的梁红英就是众多巧手中的一员,她说:“以前在家务农打零工,风吹日晒的,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跟着梁姐学了手工编织,现在每个月能挣到1500元左右,比以前强多了。”。

在公司初见规模的同时,梁晓红自掏腰包,邀请庆阳刺绣大师给农村妇女开展技能培训,900多人掌握了丝网花、串珠手工技艺的基知识与初步技能,约85%的妇女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手工技艺创作作品。她 的公司在县城工业园区加工基地安置贫困妇女28人,带动120名贫困妇女、下岗失业妇女、残疾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走上富裕路的同时,梁晓红没有忘记家乡的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她先后为乡村学校捐赠学习用品、体育器材累计达18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妇女创业就业,她正在积极衔接,计划投资1.1亿元建设崇信宏途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组织更多的贫困妇女、残疾人妇女参加月嫂、保姆、钟点工、手工艺品等家政服务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带领她们走向共同创业致富的新天地。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报社全媒体工作室

监制:李建军

编辑:李芳芳

技术支持: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weixin@163.com

联系电话:15825832119

本文作者:崇信发布(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