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兄弟们都刻薄,为何独独对这个兄弟,却变着花样奖赏野史趣闻

2018-10-25 11:08:20

雍正继位当皇帝后,对他的兄弟们都比较刻薄寡恩。尤其是对和他争夺过皇位的,雍正都是打击毫不留情。可为什么,他对一个兄弟却特别好,反复不断奖励。这位兄弟不要,他还变着花样,奖励其家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雍正的这个兄弟就是胤祥。

(胤祥剧照)

胤祥是康熙的皇十三子,生母是章佳氏,自幼被指给德妃乌雅氏抚养。因此和雍正少年为伴,幼年又得雍正教授数学,兄弟感情较其他皇子自然要深厚许多。

康熙在位的时候,胤祥凭着优异的成绩和高超的武艺,很得康熙喜爱,多次随康熙出巡。但受废黜太子事件的影响,康熙四十七年,一向被康熙喜爱的胤祥遭到圈禁。虽然不久后便得到解禁,但从此便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再也没能随驾左右。

雍正继位后,一直坐冷板凳的胤祥迎来了春天,先是被封为和硕怡亲王,接着又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位高权重,显贵之极。

当时的清朝,由于康熙在任实行仁政,导致吏政废弛,贪污腐败极为严重,国库中也没有存粮。再加上九子夺嫡引发的后遗症,国情十分复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件件都非常棘手。

胤祥上任后,一桩桩一件件,事情之杂,超过想象。大到安排康熙、恭孝仁皇后的葬礼,小到代雍正祭祀等事务,均由他一手操办。不过,事虽多杂,但桩桩件件胤祥都处理得很好。雍正为此常常感慨:“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雍正本身是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再加上胤祥也这么勤奋,清政府很快就步入正轨。

(雍正继位,图片取于影视)

此后,胤祥又接管户部。户部的陈年旧案有许多未结,胤祥上任后,因旧案数量巨大,他设立了结案期限和奖惩机制,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下属很快就处理了不少陈案。当案宗送到他这里时,他从不妄下论语,甚至在许多案子中他为了解案情,还亲自参与审案。由于他督办得力,清廷的律政一片清明。

由于贪污腐败风气极为严重,经过胤祥的谏言,雍正新设立了会考府。主要负责审核各部账务,清理亏空和积欠问题。经过审核,许多王公贵族都有数目巨大的积欠。胤祥秉公办理,就算是手足兄弟,他也不徇私枉法,催着他们变卖家产,还清账务。因此,当时许多王公大臣对他很不满,屡次上疏雍正,弹劾他的不是。不过,雍正特别信赖胤祥,压根就没把那些奏疏当回事。

也得亏有胤祥,国库不久才出现了盈余。

雍正四年,准噶尔叛乱,雍正听从胤祥的建议,设立军需房,自然又是胤祥负责一应事务。此时国库尚有盈余,胤祥又调度得宜,因此军需所用,均出于国库。没有像往年那样,将军资摊派到老百姓身上。这样自然是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国家经济也得到发展。

胤祥的勤政,让雍正非常喜欢。隔三岔五,雍正就找理由赏赐不断。胤祥又持重低调,雍正的赏赐,他从来都竭力推托。雍正见他不受,便变了花样赏赐。比如有年冬天,雍正下旨,赏和硕怡亲王府一切人取暖费人均三两银子。雍正的意思,我赏你府上的人,不赏给你,你不好拒绝了吧?

(查亏空,图片来自影视)

不光赏赐不断,在《清世宗实录》中还有这样的记载:胤祥在负责雍正陵寝事务时,曾在泰宁山为雍正选择陵寝吉地。当时胤祥经过多方查看,挑出一块“上吉之壤”,呈禀雍正。雍正很满意这个地方,非要把这块地旁边的中吉之壤,赐给胤祥作为墓地。胤祥“惶惶固辞”,坚决不受,表示这种地不是自己能消受得了的。他跑到60公里外的涞水县,为自己找了一块墓地,再三恳求雍正将那块地赐给自己做墓地。雍正就是不允,仍然想把那块中吉之壤赐给他。这事就这样悬着了,直到胤祥病重,胤祥还三番五次请求雍正将涞县的地赐给自己。雍正不得已,只得答应。

雍正答应后,胤祥欢喜之极,马上命人去涞县取土,待土取回后,胤祥喜欢地捏了撮土吞到腹中,欢喜地说:“如此,臣心即安,子孙也必有福了。”

由于长年日理万机的工作,再加上胤祥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所以,他在雍正四年就病倒了。此后,胤祥又不肯休养,成天依然兢兢业业,就连“军国重务”,也要“带回家料理,手不停批”。最终。胤祥于雍正八年累倒病殁,时年45岁。

(参考史料:《清世祖实录》《清史稿》)

本文作者:张生全精彩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