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为什么会爱上胡兰成野史趣闻
爱情究竟是什么呢?上个世纪40年代在上海滩红极一时而又在1949年之后远走海外,又有一点神秘传奇色彩的女作家,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有汉奸头衔的文人才子呢?张爱玲(1920-1995),出生于上海,1939年进入香港大学读书,1942年回到上海,并开始写作。如此年轻清傲而又才华横溢的一个秀丽女子,怎么就对十分花心而又做了汉奸文人的老男人胡兰成那么死心塌地地“于千万人中遇到的惟一爱人”了呢?
拿当时的人看,这样的爱情也显得俗不可耐而又难以理喻,何况今天的人早已不怎么相信爱情了,只认得一个“钱”字。因为,乌托邦的基础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仍然是一种回避现实的填鸭式工程,当一出校门在社会上栽一个大跟头时就变得什么都不再相信了。相信钱,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给所有国人上的第一课。大家都不讲究什么游戏规则,无论当官的,还是有钱的,抑或平头老百姓,都没有什么安全感,内心都很浮躁。
张爱玲对胡兰成说:“你去南京后,我竟也感伤。”其实,“汉奸文人”只是胡兰成的历史身份,对张爱玲而言,胡兰成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儒雅的外表和翩翩的风度,更在于空虚时两人如甘露的知己之遇,又有缠绵之情。据说,胡兰成最擅长的一点,就是从出人意料地去投其所好,而张爱玲的写作天性决定了她的过分敏感,又易于依赖和易于受到更多的伤害。最后的悲剧几乎是注定的。
胡兰成在女人面前滔滔不绝,而张爱玲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比如他年少求学,职业坎坷,家庭变故,比如对时事评论,甚至他与原配夫人之间的诸多细节,他都告诉张爱玲。这种信任,使她的内心不再寒冷。张爱玲从小开始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亲的冷漠让张爱玲选择了离家出走。由于,性格的内向和隐忍,让她与世隔绝。在她的生活里,除了虚构的文学世界之外,只有好友炎樱,也再没有什么交往。胡兰成的出现,改变了张爱玲的冷漠。张爱玲对胡兰成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胡兰成抛弃了张爱玲。这一点,让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金岳霖先生为了林徽因而终身不娶。即便胡兰成相貌斯文、博学多才,可又能怎么样啊?张爱玲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得不提到的作家,而胡兰成风流成性,流连于上流社会的小姐太太们之间,他又凭什么做出这等事情?张爱玲对胡兰成,是完全倾心,没有任何条件的,哪怕胡兰成在赞美她的时候,也一样的赞美着她的好朋友炎樱;甚至胡兰成与她在一起时,还偷与苏青密会,被她撞个正着。虽然心头酸楚,但也罢了,因为眼前这男子,是说过要给她现世安稳的。 流亡路上,先是护士小周,后是斯家小娘,张爱玲不是不能容忍这两个女子的存在,要不,她也不会一直寄钱给身边总有女人的胡兰成。她是不能容忍胡兰成竟用同一颗心去爱。她是一个多么骄傲而不合流俗的人,她不能容忍这样的没有区别。千里寻夫,只为要胡兰成做出选择,但胡兰成竟不肯,只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这才有了胡张的倾城之恋变成情天恨海。张爱玲走后终于来信,胡兰成展开信时,如同青天白日起了一声响亮,信上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在开始,胡兰成对世俗的女人早已厌烦,忽的发现一个张爱玲,自然喜出望外。他与爱玲有了婚约。时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3岁。但胡兰成的风流成性葬送了张爱玲的幸福,也葬送了他自己的幸福。就在今天,一个男人能与张爱玲这样的女子厮守一生,也应该是一种幸福吧。
张爱玲是聪慧的女子。她知道,她不能阻挡一段感情的到来,却懂得如何来收场。与胡兰成的这场风花雪月,也许是刻骨铭心的,却是不值得留恋的。张爱玲的作品对政治缺少敏感性,从她的爱情生活就可以窥见一斑。所以,有人骂她不爱国,只爱汉奸。在人性和阶级性中,她更倾向于人性。她的小说世界里便充满了这种人性的表达。因为,她不大习惯新政权所提倡的阶级性表达和深入生活说,只有选择了逃亡。1955年从大陆辗转到了美国,又嫁给年长她几十岁的作家赖斯。据说,这段婚姻,张爱玲是幸福的。他们不争吵,只是微笑。她侍奉脑中风后的赖斯六年,直到他安然离世。这一结局,正好应了胡兰成的那句话:“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多年之后,在美国的寓所,作家张爱玲悄然离世,面容安详,几天后才被人发现。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以上的话是张爱玲曾经写给胡兰成的,是一种真性情的表达,可惜胡兰成没有读懂它,今天那些浮躁的自以为是的俗人就更读不懂它了。
男女之间的爱需要好好把握。《诗经》里有这样的句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相悦。”这是爱情的最高境界了,可是今天又有几人能真正领会到这一点呢?生活在今天的每个与爱相遇的男人女人们,都要好好把握自己爱情的命运。
本文作者:悦读成长汇(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