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绝代双骄、并世双雄的一对生死冤家——宇文泰VS高欢野史趣闻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一个交织着黑暗和光明的时期。一方面,割据,混战,征伐虐杀从未间断,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另一方面,文明的劫难和民族的迁徙,大大的促进了文化的融合,正是历经了这些残酷血腥的洗礼,我们中华民族炼就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群雄纷争,烽火连天的时代,自然少不了名将们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身影,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时期里,最为棋逢对手,堪称并世双雄、绝代双骄的一对生死冤家--宇文泰VS高欢。
捉对厮杀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曾参加六镇起义军,后从贺拔岳入定关陇,其死后代据关中。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奔长安,投靠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定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556年去世。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宇文泰网图
高欢(496年—547年),字贺六浑,鲜卑化汉人,出身于怀朔镇,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亲信都督。后叛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普泰二年(532年),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欢自居晋阳遥控朝政。专擅东魏朝政16年。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极具军政天赋。善识人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
高欢网图
两人的第一次较量:小关之战,高欢的战术意图被宇文泰识破(高欢军屯蒲坂,于黄河架浮桥示渡,想牵制宇文泰主力,以便手下大将窦泰得以从潼关攻入关中),宇文泰以轻锐潜出小关,突袭窦泰,窦泰自杀身亡,所部被俘万余人,高欢退军,宇文泰大获全胜。
第二次较量:沙苑鏖战,高欢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欲报小关之仇,当时关中旱灾闹饥荒,宇文泰兵源锐减,只筹集了一万多士卒仓促应战,两军实力对比悬殊,于是高欢和手下轻敌冒尽,打算活捉宇文泰,放弃烧死宇文泰的绝好良机。最后,阵型散乱、贪功冒尽的东魏军被伏于芦苇中的西魏军击溃,高欢狼狈渡河逃跑,宇文泰再次大获全胜。
第三次较量:河桥之战,经历了前两次较量,东西魏的实力差距被大大缩小,且高欢也不敢再轻视宇文泰,这次是宇文泰主动出击,攻占河东的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高欢派手下大将侯景往夺金墉城,宇文泰亲自率大军救援,东魏军摆阵与西魏军大战,宇文泰坐骑被射中,跌倒在地,幸好东魏军没认出才没被抓,初胜之后,东魏军松懈不设防,被西魏军反击击溃,大将高敖曹被杀。高欢闻败,亲自帅大军前来交战,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高欢挥师猛击宇文泰军左右两翼,迫使西魏军两翼将领独孤信、赵贵撤退,西魏阵线一乱,宇文泰只好烧营寨撤回长安,高欢惨胜或者算打平(毕竟丧失了手下第一勇将高敖曹)。
第四此较量:邙山之战。邙山大战由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高欢侦察到宇文泰想趁夜登邙山突袭,遂分兵摆阵以逸待劳,交战之后,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随即,高欢挥师进击,斩首三万余级。同时命彭乐加紧追击宇文泰。宇文泰单骑逃跑,因彭乐想“养寇自重”,宇文泰才得以侥幸逃脱。之后宇文泰通过想邀功的降兵得知了高欢营帐所在地,于是帅三军绕过东魏军主力,猛击高欢中军,高欢仓促之间不及应敌,狼狈逃跑,宇文泰召集勇士猛追,高欢几乎被宇文泰手下贺拔胜击杀,因贺拔胜无弓箭,侥幸逃脱。高欢退回之后立即率领主力卷土重来,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大肆反攻,冲杀过来,宇文泰的阵势被冲散,难以招架,大败而逃,东魏军队则乘胜大举追击,宇文泰均几乎全军复没,高欢大获全胜。
宇文泰和高欢直接对抗的四场战役,胜负各半,不分伯仲。两人都雄才大略,远见卓识,高欢擅权谋,狼行虎步,不愧一代枭雄,宇文多智略,步步机心,真乃盖世英豪。双方你来我往、捉对厮杀,都欲置对方于死地,然最终都未能得逞,真是一对棋逢对手的生死冤家。
小生才疏学浅,所写文章如有不妥之处,望诸位在评论中多多赐教,不胜感激。
本文作者:荒野小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