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肚子引发的战役——高欢沙苑之战的一败再败野史趣闻
上一讲我们讲到宇文泰在小关之战中出奇兵大破东魏军,斩杀高欢心腹大将窦泰,令高欢痛心疾首,一心要报仇雪恨。
宇文泰虽然打了胜仗,但他的运气实在不怎么样,关中的饥荒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在北方快速蔓延,关中持续干旱模式,旱灾甚至蔓延到了东魏的山西各州。所不同的是西魏是全国遭灾,东魏只是局部遭灾,加上山西灾民涌入没有遭灾的河北、山东地区,极大的缓解了灾情。
另外东魏粮食储备充足,高欢下令开仓赈灾,有效的控制了灾情的恶化。
西魏那边就凄惨多了,死亡率高达七成,一个五口之家平均只能活下来一至两人,田地荒芜,粮食告急,连军粮都供应不上,最严重的是连身体合格的士兵都挑不到了。
宇文泰忧心忡忡,苦思对策,他的军师宇文深一语点醒梦中人,关中缺粮,贺六浑(高欢)有粮呀,趁将士们小关大捷的战斗力没有减退,趁热打铁出关夺取弘农,那里的粮仓有的是粮食,既解决军粮难题又先发制人防备高欢偷袭。
宇文泰一拍大腿,高,实在是高!
说干就干,为了拼死一搏,西魏几乎拿出了全部家底,凑了一万精兵(可想而知西魏受灾的惨状)由十二位将军带领,在宇文泰的指挥下于大统三年(537)八月誓师出征。这次出征只为了能活下去,充满了悲壮色彩。
西魏军攻入弘农城后,一窝蜂往粮仓跑。哥几个,先到先抢!
在那里,西魏军得到了久违的粮食,一个个眼冒绿光,流着哈喇子,再得不到粮食就要咬人了。弘农失守,远在晋阳的欢叔不干了,这还不到一年,小关旧恨未除,又添新仇,宇文黑獭你别欺人太甚!高欢此时正和行台郎中杜弼纠缠于反腐打老虎的问题。
面对日益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杜弼主张严惩,绝不能姑息养奸。高欢认为当前东魏、西魏和南梁三足鼎立,战火连年,如果采取高压态势反腐打虎,只怕会失去官心(就不怕失去民心么),武将投西魏,文臣投南梁,到那时还玩个球呀。高欢不同意严惩,杜弼苦劝无效。就在两人扯皮正欢时,传来了弘农失守的消息,高欢一跃而起,丢下杜弼,商议出兵的事去了。
杜弼追了出去:大丞相,大丞相,大……高欢边走边骂:这次,新仇旧恨一起报!
高欢亲率十几万大军南下蒲坂渡口(今山西蒲坂黄河渡口)摆出渡河的架势,又派高敖曹领兵三万自洛阳向西,围攻弘农(今河南三门峡)。
高欢的战略意图很明显,宇文黑獭如果固守弘农,高欢就和高敖曹东西夹击,将他们困死在弘农。
如果黑獭退兵,我就半路截杀,让你片甲难归关西,以报小关之仇。想到这里高欢很得意,这一次躺着打都能赢。
探马来报,宇文泰分析了高欢意图后,意识到此地不可久留,趁现在东魏军还没有对弘农完成合围,赶紧撤退。
宇文泰撤退时留下部分人马守卫弘农,掩护主力撤退,拖住高敖曹的追兵。诡异的是东篱君无论翻阅《周书》、《北齐书》还是《北史》,都没有记载这位守将的名字,他就这样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
西魏主力刚撤走,高敖曹便包围了弘农城,宇文泰留下的这个不知名守将坚守孤城,挡住了高敖曹三万虎狼之师的日夜攻打,高敖曹无计可施,只好围而不打,同时截断西魏军粮道,打算困死他们。
听觉发达的欢叔很快听到了宇文泰率主力回师关中的情报,他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众人吵得不可开交,大致分为两派。
以右长史薛婌为代表的文官派主张以静制动,宇文泰从弘农带回来的粮草不多,维持不了多久,东魏军无须渡河,只需要严守黄河渡口,拖到明年,等宇文泰粮食吃光了,我军必胜无疑!这种文人观点太保守,时间也太久,欢叔也没耐心等那么久。
另一派是以侯景为代表的武将派,主张兵分两路相互配合,渡河和宇文泰决战。这种粗人观点高欢也不敢轻易采纳,毕竟把军队分一半给侯景这种人,高欢也不放心。
最后高欢采用的是他自己的主张,全军从蒲坂渡河,抢在宇文泰前面进入关中。
渡河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华州(今陕西大荔),镇守华州的老将王罴,此人自孝文帝时代起就镇守这里,孝武帝西迁后老王对西魏忠心耿耿,又勇猛善战,多次打退东魏的进攻。
听说高欢正在围攻华州,宇文泰急忙飞鸽传书,提醒老王小心防备,不可轻敌。老王大笔一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鸟!
要说宇文泰真是上天眷顾,那边弘农死守,这边华州难破,给了宇文泰充足的时间。东魏军围攻华州多日不克,高欢无奈亲自劝降王罴,结果被骂了个狗血淋头。这华州毕竟也不是首要目标,高欢也没兴趣和老王折腾,索性全军南下,渡过洛水,屯军许原西。
宇文泰此时才刚赶到渭水南岸,听说高欢大军就在北岸驻扎,将军实力相差悬殊。有人建议按兵不动,择机再战。宇文泰说高欢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此乃天要亡他,我们应该迅速出击,打他个措手不及,不能让他进军长安。
随后,西魏军在渭水上架起浮桥,数千精兵带上三天干粮渡河,缁重全部留在南岸。这架势和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有一拼。
十月,宇文泰率军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南)
探马来报,西北六十里处就是高欢大营。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唯独宇文深哈哈大笑,说高欢刚愎自用,孤军深入,心怀怨恨,这叫忿兵,一战可擒之!宇文泰大喜,下令原地修整。
次日清晨全军开拔,这时李弼献策说沙苑一马平川,不利于我军'东面十里处渭水拐弯处名曰渭曲,三面环水,芦苇丛生,我军可在那里设伏,以待高欢。
宇文泰深以为然,命李弼、赵贵分别指挥东西方阵,设下口袋阵,相约以鼓声为号令。
傍晚时分,东魏军来到渭曲,都督斛律羌举说芦苇丛里泥泞不堪,不利于我军,不如派精兵偷袭长安,端了黑獭老巢。
这一招不可谓不毒辣,但高欢报仇心切,对这个建议不置可否。他望着阴森森的芦苇丛,若有所思的慢吞吞说:放火烧死黑獭,怎么样?
侯景不乐意了,那哪儿成呀,应当生擒黑獭祭奠窦泰将军,一把火烧了,无法分辨尸首,回朝皇帝岂会相信?这还没打呢,就想着收尸了,这也太乐观了吧。
都督彭乐也火上浇油,主动请战说:我众敌寡,一百个抓他一个,怕个鸟!高欢脑子一热,一拍大腿下令发动总攻。
大军一头扎进了西魏的口袋阵,东西南三方伏兵一起攻击,北面的入口又被东魏前呼后拥的大兵堵住,有进无退,顿时乱作一团。
宇文泰亲自击鼓,西魏军个个奋勇,杀声震天。李弼带领六十多人硬是把东魏军截成两段,两军一直杀到深夜还难分难解。
高欢想要收兵再战却发现已经指挥不动乱军了,各军乱作一团,高欢呆若木鸡,任凭众人苦劝都不肯离开。
本相的十万大军……大将斛律金(大将斛律光的父亲)苦劝道:大丞相,如今兵心离散,无力再战,赶紧撤吧,再晚就来不及了!高欢仍不说话。
斛律金挥鞭打马,强行拉走了高欢,等逃到黄河岸边时才发现渡船还没到,部将只好找来一头高大的骆驼,让高欢骑上涉水到河中才接近渡船,狼狈逃往东岸。这感觉和后来的赵光义坐驴车逃命有一拼。围攻弘农的高敖曹听到高欢大败而回的消息'也收兵退回洛阳。
宇文泰一直追到黄河边才停下,此战西魏军以一当十,阵斩六千余级,投降两万多人'前前后后抓获的俘虏多达七万人,宇文泰挑选了两万精兵留下,其余的全部放回东魏(比起白起、项羽厚道多了)。
宇文泰在回师长安途中经过沙苑,有感而发,命每个士兵在此地种柳树一棵,以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回到长安后,魏文帝加封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曾邑并前五千户。李弼等十二将全部封赏,三军将士也都有赏赐。
此战,高欢在小他十一岁的宇文泰面前大栽跟头,从此再也没能踏入关中,留下无尽遗恨。
沙苑之战使弱小的西魏政权躲过了夭折的命运,宇文泰以一万人大破高欢十万大军,延续了小关的辉煌战绩,西魏趁机扩大战果,兵分三路东征:
左仆射、冯翊王元季诲、开府独孤信率两万人自弘农向东,过新安,围洛阳。
高敖曹渡黄河北去,西魏军收复洛阳,侯景在撤退前放火烧城,一代名城毁于一旦。
洛州刺史李显率军进逼荆州;
贺拔胜、李弼渡河围困蒲坂;
洛阳失守后,中原震动,开封、颖川以西的州郡纷纷投降。
面对西魏的三路进犯,刚在沙苑蒙羞的高欢又会采取什么反击措施呢?东西魏之间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大战呢?
文/东篱把酒: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
喜欢看历史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一下头条号:东篱文史书苑,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历史上发生的趣闻琐事,欢迎大家关注转发。
本文作者:区区在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