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的“贵婿”到底贵在哪儿?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4:47

花名签:杏花

探春掣花名签

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占花名签游戏中,探春掣出一根,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着脸说这东西不好,有许多混账话在上头,原是外头男人行的令。众人不解,待看时是一枝杏花,书着'瑶池仙品'四字,诗云:

日边红杏倚云栽。

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在红楼里,不管哪个女孩儿,只要玩笑论及婚嫁,必有一般佯装气恼或害羞。黛玉屡屡被凤姐、薛姨妈等打趣,虽然心底百般愿意,但面上每回必有一番言语和行动上的张牙舞爪。

探春花名签的注

说回探春。这'日边红杏倚云栽'是什么意思?这首诗来自唐朝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意思是天上的碧桃和日边的红杏都是有所依靠的,一个和露种,一个倚云载,而芙蓉生在遥远的秋江上,但并没有抱怨春风不来花未开。

这首诗原是反映唐代科举制弊端的一首诗,碧桃和红杏,也就是中了进士之人,都风光无限,但是他们都是靠人事关系的。

因为唐代科举惯例,举子开始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人以求举荐,否则被录取的概率很小,而诗人自比芙蓉,无依无靠,但诗人颇为自信,没有过分抱怨环境,只是说时机未到。

这首诗有意思之处在于同时关涉到红楼里的两个重要的人,一个是探春,一个是黛玉。黛玉的'莫怨东风当自嗟'恰是从“不向东风怨未开”演变而来,只是意境不同,一个不怨东风,而黛玉一贯是怨东风,悲时事和环境,而所以作者让她自嗟,从自身找找问题。说明红楼无完人,这样才更接近世俗之人。

探春犀利的眼神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来探春和黛玉的不同人生:一个是出生在温柔富贵乡的豪门小姐,父母双全,姐弟众多,后又得贵婿;一个孑然一身,寄人篱下,有情人也难终成眷属;一个是日边红杏,分外妖娆;一个是秋江芙蓉,花残叶败。

探春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首先是才自精明,探春诗词才华虽不及宝黛湘,却也紧随其后。她的善治在暂代凤姐管理贾府事务中就有所体现,面对贾府的铺张浪费,实行了好几项开源节流的计划,更将大观园分配给下人打理,保护园子的同时又补贴家用,还能落个好名声,一箭三雕。但她从不越权,凡事必先回了太太或凤姐,再做定夺。只是可惜生于贾府衰败时期且是个庶出的女孩子,空有一身才华无法施展。

志自高是说探春虽为庶出,但自己并没有因此看低自己,只认王夫人和贾政,一向不大待见赵姨娘,直呼之以'姨娘',对宝玉更甚亲兄弟贾环。平时看似温婉低调,但实则自尊强硬,颇有男子气概。

探春讽刺凤姐

在代理贾府事务时,面对管家娘子们的刁难,不卑不亢。在夜抄大观园中,面对别人的不敬,随手就是一个巴掌,登时大怒,狠狠地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搜捡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有人说她是带刺的玫瑰,看似柔弱,但却不然。

探春扇王保善家的耳光

探春之聪明才智,连凤姐都感叹,将来不知道哪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哪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因此脂砚斋称赞她:'探春看得透,说得出,办得事,是有才干者,顾赠之以'敏'字。'

其'敏'还体现在,在众人兴师动众夜抄大观园之际,她已看到了贾府的颓势,心痛不已,并直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简直就是预言家上线,可见三丫头之敏锐。

探春感叹贾府的颓势

探春曲:【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首曲子是探春远嫁海隅,离别时对父母的强颜劝慰:自古以来穷困显达、悲欢离合都是缘分所致,如今我去了,爹娘莫牵挂,需注意身体安康。

相比于那些世难容、误了终身、送了性命的,探春的分骨肉显然要好太多了。结合探春的判词、曲和花名签可见,探春的结局并不太差,只是远嫁和家人分别,且得贵婿。那么何为贵?

这是一个老问题,此前宝玉参禅,黛玉就问过他,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你叫宝玉,那么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宝玉的可贵之处在于'',情不情,即对不喜欢他的女孩子也很多情。因此本文认为所谓探春的'贵婿'也不一定是说他地位有多显赫或是王公贵族,而更可能是对她有情,能赏识她,不计较所谓的正庶出身的人。而且在贾府没落后,会对贾府施以援手,而不像其他亲戚坑蒙拐骗或敬而远之。这才是日边红杏倚云栽的深意吧。

本文作者:红楼花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