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高欢云洞野史趣闻

2018-10-24 17:33:40

野娃

高欢云洞又名避暑宫,俗称'高观堂'。这里位于左权县城南二十公里,沙长公路东侧。高欢云洞位于半山崖上,上有百尺悬崖,下临深渊急流。后由于修路抬高地基,现在洞口离地面仅有数米。此洞凿八棱形巨柱四根,造型雄浑庄重,上接楣岩,雕有美丽火焰纹饰。四根柱顶上一线平齐的额檐上刻矩形深龛五个,再上还有两层,每层刻四龛,均为正方形。每龛内又分刻长方洞六个,最上层距地面足有30多米。还有一些洞穴平伸于主洞左右,南北分列,自成系统。大家可以看到,这本是一个规模宏大,工程浩繁的巨大石刻建筑群,平面面积至少在几百平米以上。可惜这一巨大工程不知因何半途而止。高欢云洞至少也是北魏遗迹。据《辽州志》记载:高欢曾避署于此,主洞即名'避署宫'。高欢为东魏孝静帝丞相,替其子高洋开辟北齐江山,屯兵太行。经常往来于新旧二都,即邺郡(今临漳)与平城(今大同)之间,在此大兴工程很在可能。但从主洞内残留的遗迹来看,很明显内刻一大佛坐像,那么又有可能是为崇佛者所凿。还有一说,即当初在此经营石刻洞穴者,又发现南下百里的唐王峧(河北涉县境内),比这里形势更妙,石质更佳,便弃此建彼,遂使此地功亏一篑,而唐王峧后来就有了富丽堂皇的娲皇宫。

“高欢云洞”只是一个传说,但因这个传说传袭了太久,所以人们渐渐忘了这只是个传说,便有鼻子有眼地高欢了起来,以致于清《辽州志》也不能不把这个庞然大物注上一笔,但它也只是说,这是一个传说。

左权原称辽县,古为州治,石窟位于县城东南二十余公里的207国道边上,离得最近的村子名叫“申家峧”。

为了能在天黑前抵达,途中该舍弃的便舍弃了,终于赶在还有几分可见光的时辰,来到了它的跟前。

这本是一座悬在绝壁上的石窟,但由于207国道的路基抬高了数米,所以使它的壮观程度减色不少。

石窟当初并未完工,除了主室的龛楣及两根八棱柱基本成型外,再往外的檐柱、前廊仅仅凿出了大致轮廓,窟顶上部的五个明窗还能看出模样,再往上的东西凿痕很浅,只能看出一溜儿方格。

主室高约10米,进深不到3米,大概村子里的乡亲们觉得与其闲着不如改造利用,便由关老爷登堂入室作了主人。

从整个地形来看,这是一个狭长的峡谷地带,两侧山崖陡峭形同绝壁,峡谷内回旋余地极为有限,如果从军事地形学上分析,倘若设伏兵于绝壁之上,一声号令将两端的口子扎上,弓弩齐发,再施以擂石、火簇,谷内目标顿成瓮中之鳖,绝无生还之机。

凭高欢的狡猾多端,他会在这样一个地方给自己建“行宫”?显然不能让人信服。

但是,在连接晋阳—邺城两都的交通要道之上,欲建造这么庞大的石窟工程,除了高氏一族,别人即使有这个实力,恐怕也没有这般胆魄。所以,这真的是一个千古之谜。

原本打算自阳泉出娘子关结束这次山西之旅的,在定襄城里用餐时,听邻桌几位大车司机说那条路堵车堵得要死,遂改走昔阳、左权、涉县,这便邂逅了这个大名鼎鼎的“高欢云洞”。

巧得很,此行始于响堂山石窟,止于高欢云洞,前后呼应,都与那段荒诞纷乱的北朝历史扯上关系,想来也是有趣。

再有一个高兴的,写完这篇,这些年来的数次出行,总算第一次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从开始的“辛卯秋的山西”,到后来的“辛卯秋晋行曲”,再到最近这些不好意思再加前后缀的散篇,有头有尾的出行作业,这是第一部,真不好意思。

唉,鼓捣博客其实挺累人的。

高欢云洞,这是辽阳八景之一。据皇甫束玉讲,解放前,他徒步进城读书,翻山越岭,高欢云洞距离人行路比较远,隔着山坳望过去,深山那边,一个巨大的石洞,树木掩映,云雾缭绕,加上民间传说,人们轻易过不去,也不敢进去,那洞自然是神秘与瑰丽的。也是80年代修公路,207国道直接从高欢云洞脚下经过,人们下车进洞,却了然无味。高欢云洞还在,辽阳八景却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欣赏景色的角度没有了。倘若你硬爬到对面的山上欣赏,远处倒也是一个洞,但洞前已车水马龙,你不觉得自己相信的传说荒唐?这一笑间,所有的美也就随之消失了。(刘红庆)

本文作者:看晋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