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肋上开出的花-----探春野史趣闻
作者 绿衣
或许每个长大的人心中都有处软肋,不能碰,一碰就疼。有的人把软肋一直展示在人前,仿佛时常受伤;有的人把软肋当成了铠甲,仿佛成为了刀枪不入的武林高手;有的人却把软肋当成了肥料,在软肋上开出了艳丽的花,只把最光鲜的那一面展示在了人前,苦涩和隐伤深深地埋在了心底。一部红楼,诸芳齐备,浓烈的、淡雅的、富贵的各有各的芳姿,探春开成了香艳的玫瑰花。--------题记
作为贾府的正经主子,在普通人眼中探春算是出身高贵,享有很多特权了。然而大户人家的等级森严,一个庶出就让凤姐儿无限感叹: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庶出的身份在读者看来无足轻重,但是对探春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她越长大越成熟越会感觉到庶出对自己的束缚,就像我们现在越长大越会觉得原生家庭对自己影响的深刻。出身虽没法选择,但可以通过奋斗淡化出身的影响,从探春种种表现及王夫人对其的重视来看,探春奋斗得很成功的;只是对探春来说更可悲的是还有个无法选择的母亲,这个母亲如影随形,把自己奋斗出来的成果瞬间打散,把自己的不堪赤裸裸地展示在大家面前。探春协助理家时,发放赵国基丧礼赏银本是依照惯例发放的,可是赵姨娘一场大闹,非得让女儿给自己多发放银子,根本不管女儿处理这事时的尴尬处境,闹到最后探春气得哭着感叹“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道谁给谁没脸”,可见探春对自己的身份是有多敏感!
庶出加上那个颠三不着四的娘和伙同外人欺负自己的弟弟,探春在能力范围内的维护并没有落得有血亲之人的好。蔷薇一案探春的话明白地显示出她是明白自己母亲的弱点的,但是应该维护时绝对维护。只是母亲阻碍她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倍感痛苦也是真实的,成为了探春不能触碰的软肋。
然而刚强的探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自己的才干,成为众姐妹中的公认的佼佼者,一朵又红又香的玫瑰花,就算很扎手。
探春对贾府的形势是看得非常清楚的,把自己在贾府中的位置是摆得非常端正的,知道这里是个你恨不吃了我,我恨不得吃了你的地方,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府中不能被人小觑的对象;同时探春深深地明白家族对个体的影响:家族旺则个人旺。纵观全书,探春才是小辈中最关心家族命运的那一个“补天之石”。当得到机会协助理家时,探春想的不是个人及自己娘亲和兄弟的利益,而是着眼于家族更好的生存,才有了赵姨娘想仗着女儿得到好处而未成的闹剧。
把凤姐和自己娘亲的事儿摆平了,树立了威信后探春才能有了系列的“补天”之举,才有了大观园改革。作为真正关心家族命运的女儿 ,探春当然明白府中内囊的羞涩,于是改革就侧重于经济方面。一是“节流”:第五十五回中首先免了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接着在第五十六回中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取消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经济方面只节流没有新的收益,当然不是最佳经济方案,于是探春在看过赖家花园后,开始了改革的第二步:开源。探春将还要花钱打理的大观园中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租金,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因为除了按规定上交的,剩下的都归承包者所有。这简直是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的前身啊,也值得现在管理人员学习怎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那就是把自己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
探春任人唯贤改革为公的做法确实有成效,只是对末世的、众多儿孙只知淫乐享受的贾府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当明白自己已无力让改革于前行时,探春也就止步了,最终改革失败了,一切应该来的还是来了。心知肚明的探春于是在抄检大观园时严阵以待,在其他人都恐惧的万分不明白所以的情况下“剪烛开门而待”;她维护自己的丫鬟,不准翻抄丫鬟之物,只允许检查自己的物品(明知道是不可能查她的东西的);她借机怒打王善保家的,这些种种反常行为就是一种抗议,哪怕得罪王夫人,毕竟是王夫人下令来查抄的大观园,更可以看出探春的血性,做事是为维护大家族的利益,而非是自己的私利!探春如此愤激,是因为她预感到大厦将倾:
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说到这里,探春已“不觉流下泪来”。探春是贾府最真诚的维护者,当敏锐地感觉到大厦将倾的现实时,激发出的悲愤、痛惜之情,就比贾府上下所有的主子来得更强烈、更真挚,也才有后面那个冷落的中秋节独独她一人陪着贾母守夜,守的是家中最后的辉煌。
对现实认识如此清醒的探春不是一般玩诗词弄女红的闺阁女儿能比的,身上体现出了与女性气质极端不相吻合的“男儿”英气。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心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个女孩儿家,一句多话都没有我乱说的。”与此相对应探春房间的摆设也契合了她积极入世的心态:
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
这种高雅阔朗的情调一扫闺中女儿的柔弱之态,与其心胸志向紧密相联。 让人“见之忘俗”的探春如果仅仅囿于家务就落了俗,虽然诗情比不上林妹妹宝姐姐,但却让她第一个提出了建立诗社的创意(第37回),她给宝玉和众姐妹送上了帖子,邀集大家共议。在给宝玉的帖子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意思是谁说结诗社以展示才华,只能是男子的事,我这里却主张我们女子也应有此雅会,展示了探春不为女身所拘的洒脱,也在帖子中展现了自己的志向胸襟,为后面理家打下了伏笔。探春得到众姐妹响应后又提出了诗社活动的时间:一月之中,只可两三次才好,并首开大观园中第一个以女诗人为主体的海棠诗社。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就有了菊花诗、芦雪广即景诗、怀古诗、桃花诗……成为《红楼梦》中最温暖最令人回味的华美乐章。
这样一个才情、才干兼备的探春,内秀足以吸引世人了,可惜她第一次出场时就以“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的机敏美女形象出现了。真个儿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侅偏偏要靠才华,怎能让人不喜欢这朵扎手的又红又香的“玫瑰花”呢?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转发我们的微信订阅号,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本文作者:红楼梦赏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