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败于何处丨疏敏钩沉野史趣闻

2018-10-24 16:36:56

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广播”的朋友,我是赵疏敏,一个喜欢用历史视角解读当下财经世界的胖子。今天咱们来讲一讲长平之战。

赵国战败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赵国国君的离间计,而是在于当时廉颇采用的策略坚壁清野,这个策略在战术上完全是正确的,但是在战略上有一定的问题。

【疏敏钩沉】

咱们今天还来讲讲长平之战,战争的起因就是当时赵国夺取当时秦韩两国争夺的上党地区,虎口扒牙看起来获得的实惠和利益,那最终激起了秦国的仇恨,秦国的军队转而进攻赵国,赵国也不是吃素的,不会把吃进的肥肉吐出来,于是赵国就跟秦国在上党地区开始一场战略性的决战,就是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刚开始的时候,赵国是没有任何准备的,因为赵国原来想法是不费吹灰之力、一兵一卒就能夺取韩国上党地区。我本来是做接收的,不是去打仗的,但是秦国的反应是很激烈的,秦国当时做战争总动员,前前后后在这个长平地区总共调集了将近六十万的军队跟赵国死磕,摆出了一副战略决战的形态。这六十多万军队可以说是秦国把它的全国的总兵力都调动起来了。

赵国也不是吃素的,先后在长平地区动员了将近四十万的军事力量,这场战役是决定了战国后期整个社会走势的一场决定性的战争。秦国和赵国都几乎把全国可以动员的军事力量全部动员了,比如说当时赵国是倾尽国力,后来长平之战战败之后,赵国家家缟素人人戴孝,赵国要再掉出一只十几万的常备军都争发不出来了,因为青壮年全部被派上战场了。可以想象战争对两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

这场战役在前期赵国虽有小败,但是元气未伤,因为毕竟派出的名将是廉颇,廉颇当时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将军了,一生征战无数,战场阅历非常丰富,他也看出来秦国国力强大干不过,他制定了一个策略:死拖。就是我就不跟你打,我跟你死耗。所以长平之战在廉颇手上耗了两年,就是我就坚壁清野,不跟你打,就跟咱们现在看军事联盟中司马懿拖死诸葛亮那个招式一样。

秦国没办法,于是开始造谣说廉颇不愿意打是居功自傲,人有异心随是会起来造反,因为他掌握着赵国四十万军队,所以当时赵国国君心里就很担心。秦国接着造谣说我们对廉颇不害怕,我们害怕赵国的一位青年名将赵括,赵括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好将军,相当于汉朝的霍去病,我们就怕他。最终赵孝成王中了这个离间计,撤换廉颇改用赵括为将,最后全军覆没,留下著名的一个历史典故叫纸上谈兵!

对于这个故事,我一直都持怀疑态度,赵括真的是个无用的人?廉颇的策略坚壁清野了两年就一定靠谱?比如这个说赵括的成语叫纸上谈兵,但春秋战国时期还没发明纸,纸是汉朝人发明的。这个故事用在赵括身上,显然是后人杜撰,说他纸上谈兵那有点冤枉他。赵国战败很重要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赵国国君中了离间计这么简单,而是在于当时廉颇采用的策略坚壁清野,这个策略战术上完全正确,但是战略上有严重的问题。

《疏敏钩沉》

第一财经广播推出的创新栏目,本栏目根据历史故事、典故或古典文学经典人物片段等来剖析现今经济生活和现代企业管理中涌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史鉴今。(更多第一财经广播的音频产品,您可在阿基米德中收听。)

17:50~18:00(重播)

主讲人:赵疏敏,沪上著名讲师,精通历史、金融、经济法学,同时受聘于全国各地企业教授公司管理和金融理财等课程。

往期《疏敏钩沉》精选作品:

徭役还是交钱?当然是交钱了!丨疏敏钩沉

作者:赵疏敏 财经讲师

编辑:秦川

监制:叶柳

声明: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一财经广播”

本文作者:第一财经广播(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