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龙城)著名悲剧(五)长平之战野史趣闻

2018-10-24 16:36:47

公元前262年,秦国率先攻打韩国,并且很快占领了韩国的边界城池。胆怯的韩国国君,无奈之下只好拿出上党郡向秦国求和。出乎意料的是,上党的军民却主动投靠了赵国。毕竟,作为晋国的分支,赵韩之间是那种砸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为了保卫上党,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带着四十五万军队前去增援。随后,秦赵两军在长平(今高平市长平村)形成对峙。秦军的首领白起是战国时期令各国闻风丧胆的冷血人物。廉颇和白起第一次交手就吃败仗,从此老将高挂免战牌,硬是和白起耗了三年。时间一久,秦军几十万人马的粮草供应就有点跟不上趟了。白起很清楚,再这样耗下去,秦军的结果只能是不战自败。正在他犯难之际,秦国当时的国相范睢使出了反间计。很快,赵国的都城邯郸就流言四起。说廉颇已经老了,不是秦军的对手。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赵括是谁?“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著名将领,生前和儿子讨论兵法,经常会被反驳到哑口无言。赵奢临死前嘱托妻子,以后赵国有了战争,可千万别让赵括领军,这小子看起来懂兵法,其实就是夸夸其谈,真正打仗就用不上了。秦国的反间计很奏效,赵王很快就宣赵括进宫,命他去长平指挥赵军。赵括的母亲知道之后,赶忙阻止,说儿子不是领军带兵的料。赵王心意已决,无论老太太怎么恳求都无济于事。到了最后,老太太只好向赵王求了一道旨,将来赵括如果打了败仗,不会株连家族。

春风得意的赵括走马上任之后,立刻向秦军发起进攻。这下正中白起下怀,一边撤退一边把赵军一分为二,收尾不能相连。乱作一团的赵军渐渐困入白起早就布置好的口袋中,四十多天后,饥饿的赵军中已经发生人吃人的事件。殊死一搏的赵括带头突围,却惨死在秦军的乱箭之下。赵括一死,四十万赵军的斗志也随之瓦解,很快就投降了秦军。面对如此庞大的降军,白起知道,无论是留还是放,迟早都是祸患。最终,冷酷的白起释放了二百来位未成年兵卒回去报信,其余人马全部被坑杀在长平深深的壕沟里。自此之后,失去精锐部队的赵国再也无力与秦军抗衡。对秦国来说,能够打败最强的对手赵国,统一六国的梦想越来越成为可能。坑杀赵军的白起将军,长平之战后选择告老还乡,并且再不肯带兵打仗。最终,因为抵抗秦王的命令,落了一个赐剑自尽的结局。在战国七雄之中,能够统一天下的,当初只有赵国和秦国有这样的实力。但是,历史从来没有后悔药可吃,2000年前的一步之差,让赵国错失了成为历史主角的机会。这份错失之痛,连同四十万英勇的将士,至今依然是历史抹不去的伤痕。

本文作者:秦朝小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