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汉王朱高煦为什么非要置解缙于死地?野史趣闻
(解缙像-网络图片)
解缙(1368-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解缙幼年颖敏国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考中进士,人中书庶吉士,后因其知识渊博,回答皇帝的咨询准确得体,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喜爱,从此经常在皇帝面前负责咨询,朱元璋曾对解缙说:“朕与你义则君臣,情若父子,你当对我知无不言。”解缙也曾给朱元璋上万言书,提了不少好的建议和谏言,均为朱元璋所采纳,使明初明太祖的严刑峻法有所收敛。一次,解缙因在言语上冒犯了兵部尚书,朱元璋知道后说解缙侍宠,散漫自恣,当与薄惩,下旨降其为御史。后李善长因参与胡惟庸谋反案议罪当死,解缙上书为李善长伸冤,又弹劾都御史袁泰,遭到袁泰等人的嫉恨。有一天,解缙的父亲进京得到明太祖的接见,明太祖对解缙的父亲说:“解缙当大器晚成,你把他带回去,督令他好好读书,过十年后再来,当那时候再担当大任也不晚。”直到十余年后明太祖崩逝,解缙才重新被诏回京师,但不久遭到御史弹劾,多亏礼部侍郎董伦在皇帝面前予以力荐,解缙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正式建立阁臣制度,解缙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内阁制度自此形成。当时,解缙在内阁七人之中位列第四,由于他才华出众,文笔流畅,又多策略,不到一年便脱颖而出,朱棣凡事都与解缙商议,还奖给他金绮衣,其地位与尚书相同。朱棣曾对人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我,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可见朱棣对解缙的器重程度。
(朱高炽像-网络图片)
永乐年间,为立太子的事情,宫廷内形成了两派。朱棣对长子朱高炽和次子朱高煦较有好感。朱高煦勇武过人,在靖难之战中救过朱棣的命,因而得到一部分王公大臣的拥戴,朱棣也有意立他为太子。但朱高煦暴虐无常,朱棣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他密召解缙进宫,问及此事。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朱棣沉默不言,解缙又说:“好圣孙”(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恰恰这句话迎合了朱棣的心意,因为他一直都很喜欢这个长孙。朱棣大喜,当即决定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封次子朱高煦为汉王,要解缙拟诏书告示天下。不料,这件事竟为解缙埋下了祸根。汉王朱高煦从此后就将解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除之不可。
(朱高煦像-网络图片)
永乐二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太子虽立,但朱棣意向仍游移不定,几次都想易储,解缙几次向朱棣进谏,劝他不要易储。可朱棣不仅不听,反而责怪解缙是离间他的骨肉,从此对解缙的礼遇日减,而朱高煦知道这件事后,对解缙更是怀恨在心。
永乐五年,朱棣以所谓“廷试读卷不公”为借口,将解缙贬到广西,离开了内阁近臣的位置。从此,解缙的厄运就开始了。先是接连受到贬职,后来又因入京谒见太子一事被锦衣卫纪纲探知,密报给随父皇北征的汉王朱高煦,朱高煦则趁战事不顺、朱棣心情郁闷之际,添油加醋地奏了解缙一本,疑心很重的朱棣一听龙颜大怒,诏令逮解缙入狱。汉王朱高煦勾结锦衣卫纪纲对解缙严刑拷打,逼解缙供“私觐太子,辱上谋叛”,解缙宁死不招,被纪纲打入死牢。解缙从永乐八年被逮入狱,一直到永乐十三年被纪纲设计灌醉后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先后长达五年之久。解缙受害冤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解缙一片赤诚,反遭来杀身之祸。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复解缙追赠朝议大夫,算是为解缙作了彻底平反,然而此时离解缙含冤而死已有五十余年。
本文作者:白水逸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