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的北宋卤簿钟在辽宁野史趣闻

2018-08-31 19:30:34

卤簿钟。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是南宋大将军岳飞《满江红》中的名句。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靖康耻的代表性文物现在能找到的极其有限,而在辽宁就有一件——卤簿钟。

卤簿钟再现

皇宫礼仪及江山万里图

卤簿,用现代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古代国家君主重大国事活动上的典章制度,是集仪仗队、军乐团、舞蹈表演、车辆服务、交通安全、治安保卫等整体规模的成文制度,通俗可以解释为“仪仗队”,但卤簿所涵盖的内容比仪仗要丰富得多。

卤簿钟有1.84米高,口径0.81米,这口北宋年间的巨钟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展厅中非常吸引人。这口卤簿钟铸于宋徽宗宣和时期,表现了宋朝皇宫礼仪的宏大场面。此外,卤簿钟上还再现了北宋的江山万里图。钟形体正圆,呈桶形。钟身由弦纹分隔成六层:第一层为钟顶,呈半球形,上铸双龙钟钮;第二、三、四层凸铸“卤簿仪仗”与“宫卫”纹饰,皆宋代服制,分别是“车辂”、“旗仗”和“宫卫”三个部分;第五层为山林、树木、屋宇、人物;第六层为海水、仙人、蛟龙。

卤簿钟身饰纹第四层,凸铸一条横绕钟身一周的山水纹带。这条饰纹带,是由三段相同的画面相连结,构成一幅气势磅礴,山势连绵的山水图卷。就其画面内容,择其一段,则可窥其全貌。画面取景作横卷式,以六座高山前后交错布列,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六座高山分前后两排,形成一条由右向左的狭长山谷,由于前排三山的遮挡,在画面上形成了三个空间:第一个空间,右下角有一行者赶着毛驴,将从溪上小桥走过,沿着前方的峡谷山路而去。在其右边的山谷里,一劳作者似荷锄而归。在其前上方的山脚下,有一茅屋隐约可见。第二个空间,是由左面相连的三山和右面一山相对,中间出现一条斜长的山谷,溪水沿谷底而流。左上方,有一亭式建筑倚立于左三山的山坳之前。右山脚下的溪水边,停泊着小木舟,景象异常恬静。第三个空间,则是第二个空间左三山向左的延续,在画面最左面的山坳间,亦有两座茅屋隐现。有的茅屋顶上挑着一面小旗,是酒肆的标志。从整个画面看,近景是峰峦叠嶂,远景则是山势连绵。树木、溪流、小桥、木舟、茅屋、酒肆等点缀其间。就卤簿钟饰纹带所表现的山水题材来说,具有北宋绘画中山水长卷的时代特征。

很多人不知道,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期,它的国库收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宋朝官员的福利待遇相当高。正俸以外,还有各种补助,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致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相当可观。

外任官员不得带家眷,而家眷的日常消费则由官府财务供应。此外,还有“公用钱”(即招待费),如节度使兼使相公用钱可高达二万贯,并且上不封顶。

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也是从宋代开端。宋代大城市人员会集,北宋首都汴梁和南宋首都临安都是超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超过二十万人口的城市有六个,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几个增加到四十六个,而南宋晚期西方最大最富贵的城市威尼斯只有十万人。

新式市民阶级的产生,富庶闲适的日子,使宋人日常花费奢侈,极大地促进了茶坊酒市、娱乐业等第三产业的昌盛发展。由于宋朝不像唐朝那样实施宵禁,宋人的夜生活很丰富。一到夜里,宋人就在家门口、院子里点上灯,在夜晚赶路玩耍的人们拿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城市里灯火通明,叫卖声直到天明,城市在灯光中闪耀绚烂。

在“瓦子”“北里”等固定娱乐场所有百戏伎艺竞演,市民会集观看。夜间饮食店肆生意兴隆,直到太阳重新升起,街上又挤满了人。

经济的兴旺造就了先进的科技文明。活字印刷术是宋代创造的,雕版印刷术在宋代开始运用;火药和火器在宋代开始大规模使用;指南针在宋代配备到远洋船只上。

无论是卤簿钟还是江山万里图,描绘的都是一个富裕美好的国度。

经济强盛

而军队不堪一击

卤簿钟上绘制的这种歌舞升平的宏大场面,同宋朝军队的不堪一击,形成鲜明对照。

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力量很弱呢?

首先是体系问题,以文制武。赵匡胤攫取后周政权后,为了避免五代十国割据紊乱局势的重演,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起由皇帝直接操控的巨大的戎行和官僚机构。他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等人的兵权,选拔一些资格浅、易驾驭的年轻人充当禁军将领,并由文官掌管的枢密院掌管戎行的调集、招募、供应、练习、屯戍、拣选、迁补等军政,实施以文制武。

其次是实施兵将别离准则,战斗力弱。由于宋太祖赵匡胤是经过兵变得的政权,他很怕他的手下也这么做,所以将兵将别离,避免他们组成自己的实力,到了战役前夕才差遣大将领兵,搞得兵与将互不了解。暂时的组合,战斗力自然被削弱。宋朝规定禁军几年一换,各地禁军都会随时调集,避免实力坐大。这样反而使得战士疲于奔命,战斗力大减。宋太祖还把一半禁军布置在京城邻近,另一半屯驻外地,使内外相隔,互相制约,并常常调换戎行的将领,实施更戍法,定时换防,不致戎行要挟皇权。

再就是很多募兵,冗兵不精。宋朝是我国史上唯一一个长时间坚持募兵制的王朝。宋军官兵通常都有着不错的待遇,以至于在别的朝代常常变成阶级矛盾导火线的招兵,在宋朝竟成了阶级矛盾的开释阀。每逢一个地方出事,大众难以生计,政府就在那里募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也恰是宋朝农民起义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宋朝是没有爆发过全国性农民起义的王朝,但如此构成了“冗兵”。庆历年间,宋军总人数竟然到达了125万之巨,但战斗力低下。

宋徽宗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贯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进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宣和元年(1119年)和宣和二年,先后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徽宗虽然镇压和瓦解了这两次农民起义,度过了农民起义带来的一场统治危机,但是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兴起,却使北宋王朝面临覆灭的命运。

此外,在外交、军事上接连进退失据。先是听从蔡京之议,与金国连手攻击日渐末路的辽国,约定功成后把原纳给辽的岁贡“转名过户”予金,而宋则可得回失陷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可是没料到辽军抵不住金兵的进攻,却不惧怕与宋军作战。结果宣和四年(1122年),北宋两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辽的燕京守兵打得大败。到这年年底,金兵攻克燕京。这样金人表示不再把燕云诸州交给北宋了。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北宋方面一再退让,最后金朝只答应把燕京及其所属的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北宋,却要北宋每年除把原给辽朝的40万岁币交给金朝外,还要把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如数交给金朝。北宋答应每年另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六州的“代税钱”,金朝才答应从燕京撤军,而在撤军时,金兵却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绅、富户席卷而去,只把几座空城交给北宋。

1123年7月,前辽国将领张觉降宋,金人以私纳叛金降将为由问罪,北宋不得已斩了张觉。8月,金国倾向与宋和好的完颜阿骨打病逝,其弟完颜晟继位,筹划攻宋。1125年8月,金国以张觉事变为由攻宋。1127年1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攻下开封外城。金军假惺惺地宣布议和退兵。宋钦宗信以为真,宋徽宗不敢去金营谈判。宋钦宗不得已,以太上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为由,由自己代为前往。

卤簿钟和二帝

被金兵掠走

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宋钦宗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泪。投降仪式进行完毕,金人心满意足,便放宋钦宗返回。

宋钦宗见到前来迎接的大臣和民众,便嚎啕大哭,毕竟还有众多臣民惦记自己的安危。行至宫前,他仍然哭泣不止,宫廷内外更是哭声震天。宋钦宗初赴金营,历尽劫波,三日后归来,恍如隔世。宋钦宗刚回朝廷,金人就来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两千万锭、帛一千万匹。然而,宋钦宗一意屈辱退让,下令大括金银。金人索要骡马,开封府用重典奖励揭发,方才搜得七千余匹,京城马匹为之一空,而官僚竟有徒步上朝者。金人又索要少女一千五百人,宋钦宗不敢怠慢,甚至让自己的妃嫔抵数,少女不甘受辱,死者甚众。宋钦宗深感府库不足,遂令权贵、富室、商民出资犒军。所谓出资,其实就是抢夺。对于反抗者,动辄枷项,连郑皇后娘家也未幸免。即便如此,金银仍不足数,负责搜刮金银的梅执礼等四位大臣也因此被处死,其他被杖责的官员比比皆是,百姓被逼自尽者甚众,开封城内一片狼藉萧条景象。

尽管以宋钦宗为首的北宋朝廷如此奉迎金人,但金人的要求仍没有得到满足。金人扬言要纵兵入城抢劫,并要求宋钦宗再次到金营商谈。宋钦宗到达金营后,被安置到军营的三间小屋内。屋内陈设极其简陋,除桌椅外,只有可供睡觉的一个土炕,毛毡两席。屋外有金兵严密把守,黄昏时屋门也被金兵用铁链锁住,宋钦宗君臣完全失去了活动自由。此时正值寒冬腊月,开封一带雨雪连绵,天气冷得出奇。宋钦宗除了白天要忍受饥饿的折磨外,晚上还得忍受刺骨的寒风,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金人扣留宋钦宗后,声言金银布帛数一日不齐,便一日不放还宋钦宗。宋廷闻讯,加紧搜刮。开封府派官吏直接闯入居民家中搜括,横行无忌。

然而,金人仍不罢休,改掠他物以抵金银。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金人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以供金人玩乐。

靖康二年二月六日(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宋钦宗被废为庶人。七日,宋徽宗等人被迫前往金营。金人逼迫徽、钦二帝脱去龙袍。据考证,卤簿钟于靖康二年由金人自汴京(今河南开封)掠运至燕京宛平县仰山寺。

其实,靖康之耻中,金军在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一路监押着宋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人,另一路监押着宋钦宗、朱皇后、太子赵谌、宗室、秦桧等人。被金人掳去的还有朝廷各种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宫人、内侍、工匠等等,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北宋王朝府库蓄积为之一空。金兵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如此惨烈的灾难,给宋人留下了难以治愈的伤痛。

此时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凉,这些女眷冻得睡不着觉。毫无廉耻的金兵开始打起宫中女眷的主意。最先,徽宗妃嫔曹才人如厕时,被金兵乘机凌辱。适逢大雨不断,车帐渗漏,宫女到金兵帐中避雨时又被凌辱,死者甚多。宋徽宗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被金兵凌辱,长吁短叹,却无可奈何。

有人说北宋的皇族都是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之流的软骨头。但在靖康之耻中有一位26岁的大宋皇后,为捍卫女性尊严而自杀,连金国皇帝都对她大加赞颂。她就是宋钦宗赵桓的仁怀皇后朱琏。

朱琏的父亲是武康军节度使,当赵桓被宋徽宗册为太子时,由其主婚,将朱琏赐给赵桓。册封皇后不久,金兵入侵。战事正值年底,天气寒冷,朱琏听说有许多士兵因天气奇寒,被硬生生冻死。于是她便带领后宫嫔妃,节衣缩食,亲自动手缝制围脖,将围脖赐给众位士兵。

在北上的路上,朱皇后被强迫给金军唱歌助兴,数次面临被侮辱的危险。好容易到了金国国都,宋徽宗、宋钦宗和两位皇后被要求换上女真贵族的服装,其余1300余名女眷被要求袒露上身,按照金国的礼节,行表示臣服的“牵羊礼”。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封为昏德公和重昏候。

晚上回来,朱琏回想起路上受的侮辱,还有献俘时的屈辱,于是找了一根绳子上吊自杀,后被人救起。但她依然不愿苟活,最终投水而死。其实,死对于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皇室来说并非易事。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贵族女人,绝大多数没有自杀的勇气。她们为了苟且偷生,宁可逆来顺受,忍受各种各样的侮辱。朱琏为了捍卫自己的女性尊严,履行母仪天下的职责,所以选择以死抗争。

就连金世宗都下诏赞朱琏皇后“怀清履洁,得一以贞,众醉独醒,不屈其节”,追封她为“靖康郡贞节夫人”。朱琏对徽、钦二帝和大多数苟活的北宋皇族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嘲讽。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王志东

学术支持、图片提供:辽宁省博物馆

本文作者:东北新闻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