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乱世,励精图治,五代十国第一明君野史趣闻

2018-08-31 18:30:39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军事虽弱,但文化之灿烂却为汉唐所不及,达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最高峰。正因如此,赵匡胤作为赵宋王朝的缔造者,被尊为“艺祖”,颇受后人推崇。

柴荣

其实,“赵宋之世”的实际开创者并不是赵匡胤。赵匡胤是踩着巨人的肩膀攀上高峰的,而为他搭桥铺路、奠定基业的,则是如流星般划过历史天空的短命天子后周世宗柴荣。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也是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深的人物之一。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柴荣处理宗教问题的策略、发展商业和城市等方面的作为,不仅深深影响了有宋一代,而且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

柴荣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他希望能做30年皇帝:“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即位以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扫除唐末以来的政治弊端,大力发展经济,使国力迅速增强。他整顿骄将惰卒,亲率兵马南征北战,几乎战无不胜。遗憾的是,上天仅给了他5年半。在他几乎就要一统天下的最后阶段,这位雄才大略、英明果敢的一代英主却以39岁英年在北伐契丹途中不幸染疾,猝然而逝。

柴荣治国

纵观中国历史,元朝统一用了74年,清朝用了66年,而北宋的统一战争仅用了20年便告完成。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柴荣不是英年早逝,他不仅有可能更早地实现国家统一,而且极有可能不会像北宋那样丧失北方版图。甚至可以说,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周地图

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却突然患病,不久病逝于开封。柴荣生于五代乱世,幼年失怙,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他生性敦厚,善于理财,曾随商人贩茶到江陵,往来于南北各地。后来郭威代汉建周,才兼文武的柴荣被倚为心腹。郭威称帝3年后病死宫中,因他的两个儿子早年被杀,柴荣奉遗命灵前即位。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54年间中原先后经历了5个朝代,走马灯般更换了8姓14个皇帝。
国贫民弱,外敌四起,柴荣即位还不到10天,便有北汉勾结契丹大举入侵。他力排众议亲自出征,招募勇士入编禁军,简选良将四面出击,沉着应战,危局中竟以少胜多,将汉军击溃。战后,柴荣赏有功,罚怯懦,将贪生怕死的将领70多人全部处死,严厉整治为祸已久的骄兵悍将。他提出“兵务精不务多”,令各地将战斗力最强的士兵输送到京城,建立了精锐的禁军。在此后的征战中,禁军起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

北宋延续了禁军制度,禁军始终是北宋王朝实力最强的军事力量。大败北汉之后,柴荣派兵伐蜀,一举收回四州,使后蜀不敢轻举妄动,扼制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势力。柴荣审时度势,3次亲征南唐,历时两年5个月,夺取了江淮之间14州60县,逼南唐退守江南。后周大获全胜,国力骤然增强。就在后周伐唐之际,北汉再次联合契丹南犯。柴荣再次亲征,42天之间,兵不血刃收复3州3关17县,赢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就在这紧要关头,他却突然患病,被迫班师还朝,不久病逝于开封。

赵匡胤

如果上天再多给柴荣几年时间,收复后晋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一统北方应指日可待,然后再攻取实力较弱的南方诸国更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这样,统一大业就会在他手里完成,而不会把机会留给后来代周称帝的赵匡胤。他力肃贪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就连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如果仅有南征北战的功勋,还不足以成就柴荣的英名。柴荣是位志在四方、有能力收拾旧河山的军事家,更是目光远大、胆识过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以务实的态度、宏大的魄力、惊人的勇气,革故鼎新,所进行的改革卓有成效,影响深远。五代政治黑暗,官吏极端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为使国富民安,柴荣大力整顿吏治,破格任用贤才,改革了科举制度存在的弊病,使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受到朝廷重用。他力肃贪风,严厉惩处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就连生父的故友犯法也不徇私情。他严格考核官吏,有几个官员借奉命出使之机游山玩水,也被他贬了官。这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史例。

北宋

英勇、睿智、勤勉、虚心、爱民,柴荣无愧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皇帝。然而,再完美的人总会有缺陷。显德六年(959)六月,柴荣在北伐契丹途中突患重病,被迫班师。不久,崩于滋德殿,享年三十九岁。“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首用来赞美诸葛亮的千古名诗,同样适用于周世宗柴荣。柴荣去世之日,四方远近都自发的哀悼仰慕他,明清的皇帝对他的祭祀不断,后人对柴荣的评价向来有褒无贬,少有争议。生于乱世,却励精图治,虽然英年早逝,但柴荣避免了历代长寿明君执政后期的昏聩,这不能不说是柴荣是一代明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为大宋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作者:穿越古今历史奇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