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五代十国历史中,出仕北宋的四川阆中第一人——裴庄野史趣闻
大唐王朝崩溃之后,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而在巴蜀、江南、湖广和河东,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南汉、吴越、闽、南平(荆湖)、楚和北汉共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
单说这后蜀。自孟知祥病逝三子孟昶继位后,经过十数年的东征西讨,励精图治,逐渐坐拥了三川之地,北据秦岭之险,东接江陵;境内沃土千里,物产丰富,真可谓天府之国!又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整顿吏治,同时因远离中原,少被兵革,所以逐渐民丰物阜,国势渐盛!但“不进则退”“盛极而衰”是古今常理。孟昶到了后期,便开始沉湎酒色,荒废国政,整日里倚红偎翠,不是与花蕊夫人赏花填词,就是与众妃子饮酒作乐,生活极度奢靡,就连夜壶都是用七宝装成,时称七宝溺器。朝政开始日益腐败。而此时的中原大地上却是风起云涌,赵匡胤建立的北宋正在以燎原之势吞并诸国。可惜这并没有引起孟昶的警惕,他自认为后蜀有天然的蜀道天险可凭,易守难攻,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直到北宋建隆四年(963年),赵匡胤以假途灭虢之计灭掉荆、湖之后,这才让孟昶感到唇亡齿寒的危机。然而,什么都晚啦!
乾德二年(964年),赵匡胤将兵6万、分两路大举攻蜀。一路以王全斌、崔彦进为西川行营凤州路正副都部署,王仁赡为都监,率兵3万自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翻秦岭入蜀。一路以刘光乂为西川行营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兵3万自归州(今湖北秭归)溯江而上。又以给事中沈义伦为随军转运使,均州刺史曹翰为西南面转运使。两路大军以犄角之势分进合击,直指成都。
孟昶忙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彦韬为都监,韩保正、李进为正副招讨使率兵北上拒敌,又命其子孟玄喆率精兵数万扼守剑门。这位太子爷不仅是临危受命,更要命的是“文官授武职”,压根就没带兵打过仗,他不仅让他爱姬乘绣辇随行,而且还带了一支歌舞队伍,这哪里像是去打仗?成都人见了都偷笑。东面仍由与后周作战时丢了秦、成、阶、凤四州的主要将领之一的昭武节度使高彦俦扼守。
这里要说说这位蜀军主帅王远昭,成都人,好读兵书,自认为有安邦定国的之才。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嘴上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不过是个宠臣而已。为此孟昶之母李太后曾劝诫孟昶,说王昭远不堪大用,孟昶不听。
兵发成都的当天,孟昶派大臣李昊等人为他饯行。王昭远手执铁如意,一副儒相诸葛孔明的派头。酒至半酣,他对李昊说:“我此行出军,岂止是克制敌人?而是要领此两、三万虎狼儿郎夺取中原,易如反掌!”
十二月,后蜀与北宋的北路军正式交战,结果蜀军一触即溃。先是王全斌连破兴州等地,宋将史延德生擒韩保正、李进;接着便是副都部署崔彦进与马军都监康延泽率部越过阳平关,并在广元大肆杀戮;然后是王昭远、赵彦韬率领的中军三战三败后逃往剑门,不久剑门攻破,赵彦韬、王昭远先后被擒。而太子孟元喆部一路上游山玩水,走走停停,在战斗开始时才赶到绵阳。当得知剑门败事后直接退保东川,并在第二天就逃回成都。
而此时刘光乂率领的东路军也攻破夔州,主将高彦俦自焚身死。此人虽然打仗不行,倒还有些血性。帐下判官罗济曾劝他走,他说:“我昔日不能守秦川,今日又败北,就算人主不杀我,我有何面目见蜀人!”又劝他降,不许,乃自焚死。
夔州破后,宋军势如破竹,沿线蜀军望风而降。王全斌的北路军比刘光乂的东路军早几日抵达成都。
孟昶惊恐地向左右问计,老将石頵建议坚兵拒守,以待时变。但孟昶想了一会儿,叹道:“我与先皇以温衣美食养军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我向东放一箭,虽欲坚守,谁为我守呢!”乃命李昊草表以降。
此时是乾德三年(965年)正月。王全斌大军至成都升仙桥,孟昶以亡国之礼献上降表。自宋军发兵到孟昶归降,总共才六十六天。自此,后蜀灭亡。孟昶有一位爱妃,名叫花蕊夫人,都江堰青城山人。不仅有绝世姿容,而且工诗词、精音律。闻孟昶献降,她当时还写了一首诗讽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让这位“德高望重”的李昊大人再一次草降表。李昊本是前蜀王衍的翰林学士,前蜀灭亡时就是他草的降表。四十一年后的今天,他不得不又一次提起如椽大笔来草降表。因此,当时有人晚上在他家门上写了几个大字:“世修降表李家”,传为笑话。
李大人仍然还记得为前蜀草的降表,内容较短,情采不多,那次是向后唐投降。这次李大人仍然才情不减,运笔如风,依照孟昶的语气神态,先申罪责,次以人伦乞请宋太祖保全微命,并以刘禅和陈叔宝自比,写得情采并茂,感人至深。
赵匡胤同意他投降,但前提是必须挪窝,前往开封听封。
暮春三月的成都,和风拂面,花开叶发,草长莺飞,一派欣欣向荣。孟昶携着花蕊夫人、家眷与众文武大臣从成都出发了。随行的还有他的弟弟孟仁贽,他的儿子孟元喆、孟元珏,以及宰相李昊等三十余人。他们目的地是那遥远的宋朝都城——河南开封,他要去那里接受宋太祖的敕免。
后面是长长的由民夫组成的队伍,分为水陆两路并进。他们主要运送从后蜀府库里收缴来的金银、珠宝、钱币、字画和绢帛布匹等。
在众文武大臣中还有一位阆中人。他双眉紧锁,脸色凝重而无奈,这便是本章的主人公裴庄。
裴庄,字端己。生于后蜀广政元年(公元937年)。曾祖裴琛,曾仕后唐昭州(山西晋城)刺史。祖父裴远,官至后唐河东观察支使。其父裴全福,曾任后唐鄚县县令。孟知祥征蜀时,裴庄祖父受命随军,后来孟知祥据川建后蜀后,全家便定居阆中。
裴庄自幼读书,于后蜀广政年间以明经科进士及第。由于他性情耿直,敢言直谏,因而在后蜀一直未获重用。而此番国破家亡,以阶下之囚的身份而远赴开封,前程吉凶,不可预知。
就这样,在悲愤、苦闷、恐惧、疲惫与鞭子和喝斥声中走了三个多月,从融融暖春走到炎炎夏日,终于在965年7月抵达开封。
他们三十余人穿着素色的衣服,提心吊胆的站在明德门外等候皇上的发落。
但似乎事情并不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赵匡胤不但没有处罚他们,反而自孟昶起,一律封官晋爵,并在大明殿设宴招待。当然,他漂亮的爱妃花蕊夫人也被召见了。
孟昶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他正准备满怀信心地开始第二段生活的时候,然而,他最为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那是他入宋受封后的第二十天,皇上召他入宫议事。他诚慌诚恐的说自己连国都丢了,哪懂什么国事。结果发现皇上根本没怎么谈国事,而是只跟他聊了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好像是要有求于他似的。他心里隐隐有一丝不详。当天他饮完酒回府的时候就感觉头有些痛,结果往床上一躺后越发沉重了,他知道不妙,酒里有毒!他不禁想起了皇上那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就这样昏迷到第七天时,他便永远的与这个世界辞别了。他被追封楚王。他的母亲李氏本是李存勖的侍女,乃女中豪杰,曾随庄宗南征北战,为人知书明理。结果她一滴眼泪也没掉,她说她活着就是等他死,最后也绝食而亡。他的爱妃花蕊夫人自然也成了赵匡胤的爱妃。
裴庄是阆中仕宋的第一人。他为人特立独行,不愿捧上随众,但也有些自我。入宋后开始只做过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权司理椽之类的小官。有一次,河东路转运使雷德骧到他辖区巡视,此人素以威望自任,同僚们都去迎接去了,只有裴庄一人恪守本职,等到公务办完,这才徐徐的在道旁拜谒这位大人。没想到雷德骧也是性情中人,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夸他有操守。
裴庄政治才干较为突出,喜欢出谋划策,敢于向皇上进言,而且多被宋太宗采纳。裴庄不仅向皇上提出过许多兴利除弊的建议、措施,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地实践。他调任忻州录事参军后,这是一个从八品的官,起初有一个“并州彳侍积军储”的职位,其管理条例制度又严又繁又死,日常掌管军粮出入的就达十余人;等到裴庄上任后,很快就看出问题的原因所在,结果他一人就干完了这个职务所有的事。此后他被提升为绛州防御推官,监管并州、岚州的钱布粮草。再调任辽州判官。
此时,北宋仍未能统一全国。北面有强大的辽国虎视眈眈,还有日益强大的西夏国;而南面还有交趾国。但此时最大的威胁还是辽国。它们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为根据,不断对内地进行袭扰掠杀,边境百姓深受其害。这“燕云十六州”( 今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本是“儿皇帝”石敬塘送给辽国的礼物,之后就一直被其占据。因此,夺回“燕云十六州”便成为宋朝开国之君的头等大事,但此前的两次战争只勉强消灭了北汉,而与辽国则打了个旗鼓相当。
雍熙三年(986年),辽国萧太后辅佐十二岁的幼主耶律隆绪登基,是为辽圣宗。赵光义认为消灭辽国的机会到了。他起20余万大军分三路大举伐辽,东路军以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马步水陆都部署,崔彦进为副,率军向雄州进发;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率军向幽州进发。中路军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直扑飞狐城。西路军以潘美为云、应、朔州都部署,杨业为副,出雁门关,扑向云州、应州、朔州。此时,裴庄便在潘美、杨业军中掌管随军粮食草料。后得内客省使杨守一的举荐,他被授大理寺丞。
起初,北宋三路大军进军顺利,连克数城。而就在此时,东路军曹彬所部孤军深入,在进攻受阻且被辽军截断粮道之后,因闻潘美和田重进所部屡获战功,于是再次贪功冒进,结果兵困粮绝,又遇被辽兵追击,最后差点全军覆没,之前攻克的几座城池也被迫放弃。此时,一直稳中有胜的中路军也因此被迫返回定州,西路军被迫返回代州。自此,雍熙北伐失败。西路军攻拔的城池也只剩下朔州和云州了。太宗令潘美、杨业将云州(山西大同)、朔州(山西朔县)的百姓内迁至汝州(河南临池)、洛州(河南洛阳),潘美便遣裴庄前往安排两地百姓内迁事宜。这是一项庞大的移民工程,更遇上战时非常时期,其工作的艰巨繁杂可想而知,由此可见裴庄的行政才能确实出众。
当年六月,当西路军撤回至朔州狼牙村时,遭遇了辽军主力耶律斜轸所部。为了拯救西路军,杨业冒死孤军深入诱敌,但在关键时候,由于猜忌和掣肘,潘美、王侁和刘文裕三路人马都没有按原定计划前往接应和救援,结果导致杨业全军覆没,杨业受伤被俘,绝食三日后悲壮殉国。战报传回朝内,举国震惊!宋太宗赵光义痛惜杨业之死,将潘美连降三级,王侁直接除名发配金州,刘文裕发配登州。同时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其后代官爵。这便是名传千古、家喻户晓的杨家将。话剧和小说中将这一战演绎为《血战金沙滩》!
不久,裴庄被调任忻州通判。还未赴任,恰逢魏咸信出镇河南濮阳(澶州),所以改命裴庄为通判。任澶州通判不到一年,裴庄的才能便显露出来。魏咸信向皇上上表表彰裴庄的才能,于是裴庄迁升为太子中允,这是一个正八品的官。
端拱初年,潘美出守河北正定(真定),此时他已官复原职,又将裴庄招为真定通判。那时因雍熙三年北伐失败的回撤,辽军常到河北赵县、深县一带掳掠,而宋朝边将屡战屡败,有鉴于此,裴庄便给皇上上书说“周世宗诛杀了樊爱能、何徽等临阵脱逃的将领后,军纪大振,于是就攻克了淮南、巴蜀等地。愿陛下也申明纪律,整饬军容,不要让边将消极抗敌”,又说“既然这些边关工事简陋,防守力量薄弱,容易为辽人袭取,不如都请废除,将军事力量和补给补充给其它州镇的军队。”当遇上太宗向大臣诏问治国方略时,他又上言说“目前主要的还是应该防止边关发生战事。”太宗称是。
淳化三年(992年),太宗召他询问边关形势,裴庄的分析和建议很符合皇上的看法,于是太宗当面赐他“绯鱼”,命令授他以显贵官职。第二天就拜裴庄为监察御史、荆湖南路转运使。还未上任,改任三司盐铁判官。这是一个从七品左右的官。他上疏皇上,请赐予荆湖南路两省官员谏纸,以使他们进谏;又引出典故,建议在禁屠之月不要行重刑。当遇上刘式建议废除管理茶叶贸易的机构——六榷务时,裴庄极力言其建议不利。此后,裴庄转任荆湖北路转运使。
淳化五年(994年),都江堰人李顺起义,攻陷成都,皇上命裴庄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率兵自湖北入夔门镇压。有人说裴庄本是蜀人,不宜担任此任,但皇上反而更加信任和倚重裴庄,许他以酌情机动行事之权。事平之后,转为殿中侍御史,历任工部、司封二员外郎,特召问讨贼方略。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遣将五路出讨反复无常的西夏李继迁,裴庄预料师出无功,因而建议请先施恩惠于李继迁,等他倔强拒命后,再出兵塞外擒他也不晚。但太宗未采纳。不久五路大军果然大败而归。
不久裴庄迁任祠部郎中。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赵恒即位,迁裴庄为度支,充任河东转运使。时官阶六品。他到任后,对当时河东路形势与人事安排作了分析和建议。他在奏章中说:“甘肃庆阳、陕西邠县和延安以及通远军,都处于边关要塞,应该请有军事才干的人如姚内斌、董遵诲担任。”又说:“现任的田绍斌曾因误会被怀疑,韩崇业本是秦王赵匡美的女婿,程德玄起初是晋王赵光义的心腹,开始都很亲近,后来他们被疏远后调任外地,都心怀不满,不应该委以军务。”不久,裴庄调任苏州。
咸平二年,裴庄奉命巡抚江南。回来后,向皇上交差时,他夸赞池州、兴国军有好官,其它地方就没有值得称赞的了。并向皇上陈述当前用人之弊,他说:“朝廷所命的知州、通判,历来是以资格作为考核标准授予的,以至于有因循守旧、苟且偷安,没有政治才干却反而被认为是亲民的官员;那些素有真才实能并有突出政绩的官员,偶然因公犯法,就会被贬官罢职,这让人真假莫辨,侥幸现象更加严重。还望圣上自今日起,慎重选用这样的人,不要以资格补任官职,凡是有政绩的官员请以礼相待。”
咸平二年秋,辽圣宗耶律隆绪集重兵于河北边境,伺机南下。宋真宗料定辽兵必然南掠,于是便在河北一带作了周密的防御布署,令傅潜为行营都部署,率军八万镇守河北正定、定州、高阳关一带。此时裴庄受命为河北转运使。裴庄素知傅潜非将才,胸无谋略,恐怕贻误战机,便多次向皇上上奏。但此时遇到王显执掌枢密院,所有机密文件均要经过他手才能上达,而王显与傅潜都是以藩邸亲信被重用的,二人相互勾结,自然包庇傅潜,因此裴庄的奏章全被压下不报。并借机将裴庄调往越州(浙江绍兴)任职。
傅潜果然毫无将才,更要命的是他懦怯畏战,辽兵来后,他就下令闭关守城;手下将校要求出战的,都被他丑言骂回。由于他所率主力未及时出击,使得辽军长驱直入,不久就攻破狼山砦,然后集中兵力猛攻威虏军,不克后转为袭掠宁边军与祁州、赵州,就连邢州、洺州等地也有辽军游骑出没,正定、定州一带道路拥挤不通达数月。朝廷多次遣使督促傅潜出战,范廷召(杨六朗)、桑赞、秦翰等也屡催他出兵,可就是不听。范廷召曾当面怒骂傅潜:“你懦弱的还不如一个老妇人(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最后,战势实在不容再避了,傅潜这才拨给了范廷召八千人马出战,然而,当范廷召、康保裔等与辽军血战待援时,傅潜的援军却没一点踪影,最后使康保裔所部全军覆没。
十二月,宋真宗御驾亲征,驻跸河北大名县,先命石保吉、上官正先行与傅潜会师,而傅潜之军还是逗遛不发,致使辽军渡过黄河后大肆掠杀山东淄博和济南等地。他手下将领请求出兵的他仍不许,将领打战胜利了的他又压下不报。真宗因此大怒,实在无法再忍,立即下诏将他召回行营,遣高琼单骑到他军中代职。很快,傅潜就被为定为斩首之罪,侍驾群臣大多也上奏请斩。此时裴庄也上奏说:“王显、傅潜都非将才,以致误了边关军事,请皇上严厉责罚,以严正群臣之议。”结果,真宗只将其夺官削爵,全家流放湖北房县。
过了不久,裴庄又调任宣州。遇上皇上下诏百官秘进直言,裴庄乃上书四条建议:一是去除暴片捐税;二是省去苛刑;三是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四是促进水利农桑。疏奏上达后,皇上下诏命他陈述应该先施行哪些后施行哪里,裴庄应对很是熟悉。于是改授他司封郎中。景德初年,受命安抚两浙,上表奏能干官吏二十人,不称职官员五人,圣上对这些官员都有所进升和降免。后又调任潞(山西长治)、邢(河北刑台)二州。
大中祥符初年(1008年),宋真宗率百官到泰山封禅,裴庄改任鸿胪少卿,进入登闻鼓院担任判官。随后真宗又西赴汾阴祭祀后土,裴庄迁任太仆少卿,同时临时担任北岳加号册礼副使,并撰写了《北行记》三卷献给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裴庄再调任湖北襄阳。第二年,皇上驾临南京(河南商丘),以裴庄曾经事奉太宗皇帝的条件关系,被授予太府卿,暂任西京留司御史台。天禧二年(1018年),裴庄入刑部任职,因为身体有病故留任洛阳。郊祀时,改任光禄卿,时官阶四品。裴庄请求调任上都,以便于医病,于当年病故,享年八十一岁。为示恩典,圣上录其孙裴庆孙试将作监主簿。
裴庄很有行政能力,但缺乏士大夫应有的清高操守。他一生慷慨敢言,太宗皇帝奖其忠直,所言多有采纳。裴庄喜欢出谋划策,然而在文学艺术方面缺乏造诣,他曾建议皇上设置广听院西垣学士也即广听院中书省学士一职,就有人嗤笑他不懂规矩。他晚年退居后,常把一个制作粗劣的小棺带在身边,以示超脱。他一生喜接待宾客,终日不知疲倦。他的长子叫裴奂,是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任职屯田郎中;次子裴稷,任职左班殿直、阁门祗候。
本文作者:强哥谈传统历史文化(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