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篇 后梁 朱温(8)被人遗忘的历史野史趣闻
上次我们提到朱温被黑的原因,除了个人看法之外,还有一个官方原因。
记载五代史的官方史书包括《新五代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我没有看过不好评价。就单说新、旧两套五代史。
资治通鉴
我之前提到朱温的一些政策,包括减轻租税,鼓励农耕。其实都是出自于旧五代史,而在新五代史当中是没有的。
至于为什么没有,这就是我说的个人看法,我们不是古人,没办法评价欧阳修的想法,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那就是他十分的厌恶朱温,尤其是通过他后来的描述更是能说明这一点。
也就是欧阳修所修的《新五代史》所描述的朱温可能是放大了他恶的一面,而忽略了他善的一面。尤其是欧阳修写《新五代史》
当中说道:“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当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
说白了他目的就是为了抨击这些他认为没有“廉耻”的现象,所以自然而然的就忽略好的一面,带上了自己的一些目的。
所以就连历史大家也都认为《新五代史》文学性好,但是史料价值就差一点了。再加上后来者用新五代史代替旧五代史,导致诸多史料失传,就这么多年习惯下来,朱温的优点也就越来越少。
当然,说完《新五代史》,再来说旧五代史,我之前也说过他也有些毛病,虽然史料价值上,更高,但他有一个为尊者讳的毛病,也就是胜者为王。将一些好的方面努力抬高用来颂扬,一些不好的方面就缩小甚至不提。
旧五代史
所以两下一对比,能更好的还原一个真实的朱温。那就是比曹操更成功的奸雄,但是又不如朱元璋、刘邦那样的一个成功者。至于为什么不如,我们接着说。
首先应当说策略失当,对于朱温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先剿灭自己的对手,然后再称帝,就像朱元璋奉行的策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而且朱元璋对对手的分析算得上是一绝,这才能在诸多的割据者当中游刃有余,逐个击破,要知道当时无论张士诚还是陈友谅的实力都要比他强的多,但他最终却能取得胜利。
反观朱温他太急于称帝了,太想要这个名号了,虽然他的实力是诸路之冠,但由于他的称帝,导致所有人联合起来针对他,而且还有一个几乎和他旗鼓相当的李存勖。
要知道此时的朱温也不是没有机会,大可以利用各个诸侯的弱点,分化打击,或收买。但朱温却是急于消灭自己最强的对手,反而把全部的力量消耗在了同李存勖的对峙当中,要知道朱温此时并没有占据全国的土地,这样平白的消耗对他是没有好处的。
还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继承人选择的问题上。朱温也是漏洞百出,我们之前提过一点就是朱温认为自己的亲儿子不是李存勖的对手,他觉得自己这些儿子们太不争气了。
虽然是这样,但他却没有很好的教育这些儿子们,还给了他们很大的权利,以至于最后大乱,可见朱温是一个好的创业者,好的守业者,但却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朱温
尤其是自己的皇后张氏死了之后,在她活着的时候,朱温对她的感情特别深厚,有时还能听进去劝谏,在她的劝谏之下减少了很多杀戮,也控制住了自己很多的坏毛病。
可是她一死,朱温完全就不一样了,不但纵情酒色,而且由于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在外带兵,于是朱温竟然把他们的妻子叫过来侍寝,这就是有悖人伦的事情,要他是个最后的胜利者还好说,以他的性情大不了全部都抹去,可他最后并没有成功,这些事情流传下来,反而成为朱温被诟病的主要根由。
那么他儿子们又是些谁?朱温虽然认为自己儿子比不上李存勖,但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儿子,那在这些儿子里面他又最看重谁?
根据史书记载,朱温有八个儿子,但是朱温似乎都不喜欢他们,反而特别喜欢自己的养子。也就是博王朱友文。
可惜朱友文并没有登上皇位,不然也该单独给他立个传,但他最后死的很可惜,毕竟他只是一个养子,论亲属关系,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受到别人的攻讦。
那朱友文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可惜的是,在旧五代史上,关于朱友文只有短短三行字,没能完全的介绍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我只好借助万能的网络来窥探他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友文,原名叫做康勤。据说这人长相用现在的话来说修饰特别的帅,而且文化水品也很不错,能文能武。因此朱温也特别的喜欢他
但旧五代史上有一句话,说他作东京留守的时候,特别爱喝酒,而且颇为倦怠政事,这又是怎么回事。
由于朱友文留下来的史料很少,我们只能略微分析分析,他为什么会这样?
朱温有七个儿子,虽然这七个儿子能力不是特别强,但要论起亲疏关系,自然还是自己的儿子可靠些,而且这些儿子们虽然比起李存勖差些,可也都算是能独当一面的。
要是一个亲儿子很得宠,那咱也不说了,各凭本事争夺就行,毕竟大家都是一奶同胞。但你一个义子,凭什么这么得宠,说到底你不过是我们家的家奴,给你面子叫你声哥,现在居然想骑到我们头上来了,你凭什么!
朱友文其实也很痛苦,可见他心里其实也很明白自己什么处境,但是他又能怎么办,爹喜欢我,又不受我控制。为了避嫌,他也只好纵情酒色,故意装出一副不争气的样子,好避免祸患。
但怎么说,他这么不争,反倒为自己后来悲剧的命运奠定了基础,假如他能争斗的话,说不定还能活下来,若是能继承皇位,说不定后梁国祚能延长不少。
那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的发生。
本文作者:漫步史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