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这位从学会俄语发迹的军阀——张宗昌野史趣闻
纵观所有成功者的发迹史,你总能找到他走向成功的转折点。今天咱们就按照这个规律,以军阀张宗昌为例,分析下一他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是什么?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正面的启示。
张宗昌
张宗昌是奉系军阀中主要成员,最高官至山东督军。可是对他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一没有文化,二不懂军事,被讽刺:“不知道自己的兵有多少。”可见他在军事上真的是一踏糊涂。可就是他就这样的状况,却打了很多胜仗,很受奉系老帅张作霖的倚重。直到后来成为独霸一方的大军阀,这不能说张宗昌全凭运气,肯定是有绝招的。
张宗昌是现在山东莱州人。父亲是吹鼓手,因家境贫穷母亲从小便改嫁。他在上了一年学后,也因为家里太穷无力再供他上学,就辍学开始打工。先后做过放牛娃、放铳手、酒店伙计,成年后就离开家乡去闯关东,到东北抚顺挖煤。
1899年,张宗昌走出国门,在成了一名筑路工。在这期间,当过装卸工,干过扳道工,由于张宗昌身材高大,总是挑着干重活,宽厚大度,重义轻利,所以在工人当中很有威信,同时也得到俄国人的青睐。随着跟俄国人交往次数的增多,又加上张宗昌人机灵、肯吃苦,很快他便学会说一口流利而又发音准确的俄语,掌握了和俄国打交道的诀窍。由于会说俄语,在后来,又被俄国人委任为总工头派往淘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俄国报纸不断报道中国革命的消息。流落在外多年的张宗昌,通过在海外的历练,敏感的意识到了国内将出现:他出人头地的机会。于是他马上返回国内,最初在陈其美、冯国璋等军阀中辗转混迹,不是不被重用,就是被排挤。最后投奔了当时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不久,俄国国内爆发内战,大量的俄国士兵涌入中国,成为流民。张宗昌发现这是一个提升、扩大自己队伍的好机会,于是凭借原来学会的流利的俄语,还有对俄国人的了解,不惜重金好吃好喝好招待,让这些俄国军人全部投靠了自己,加之原来的部下,张宗昌已有几万军队,此时张宗昌的队伍不仅仅是人数增加了,而是从军队本质的战斗力上得到大大提升。
张宗昌手下的俄国兵
当时,刚从八国联军进中国阴影下走出的中国军民,都被洋鬼子给打怕了。但凡看到那些个子很高、眼睛蓝蓝的外国人就会吓得浑身哆嗦。而这些俄国兵因为受到了张宗昌的优抚,打仗时极为卖命,总是冲在最前面。中国士兵一看见这些外国兵就哆嗦,哪还还有心思打仗。所以张宗昌总是能打胜仗,连张作霖对他都刮目相看。这些俄国军人成为张宗昌的杀手锏,好多与张宗昌交战的军队都吃了败仗。就这样张宗昌一步一步成为了奉系军阀中树立了威信成为了主要成员,直到官至山东督军。
故事读到这里,和我一样各位读者是不是会由心底发出:学会一门外语真的很重要的心声!再加上你的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
本文作者:炎淇鉴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