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英国的战争明英战争野史趣闻

2018-08-28 21:00:30

明英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与英国的第一次交锋。发生于17世纪中叶,因世界格局变动,英国人决定另辟蹊径,打开局面,企图借助于长期垄断对华贸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国市场。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在远东的商业霸权已经衰落,葡萄牙商船屡次遭到荷兰舰队的劫掠,损失惨重,为保证利益不遭受更大损失,也想联合英国人的力量以牵制荷兰人。

背景:

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

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先后在伯特卡尔柯钦和亚齐建立商馆。6月27日,船队到达澳门以南的十字门外停泊。

英国商船的到来使葡萄牙人感到为难,因为这时澳门与果阿、里斯本的贸易航线已被荷兰舰队所阻截,航行十分困难,澳门葡人只能维持长崎和马尼拉的贸易航线,而且同长崎的贸易也将因日本颁布锁国令而被迫停止,这样就只剩下马尼拉一处仍然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但贸易额每年仍达100万两。如果任由英国人开辟中国市场,打破其对中国外贸的垄断,则葡人仅存的一点贸易利益也将丧失。

因此,澳门葡人拒不不执行果阿总督的指示,不允许英国人分享澳门的贸易特权。葡人在明朝官员面前极力诋毁英国人,说他们就是荷兰人,企图前来捣乱,应于驱逐。葡人又从澳门派出巡逻艇在英船附近巡弋,阻止英国人进行贸易活动。

过程:

威德尔见到澳门贸易已无希望,便于7月底启碇前往广州。8月8日,英船到达虎门停泊,虎门炮台守军鸣炮示警。威德尔却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圣乔治贸易旗,升起英国国王的军旗,摆出一副准备战斗的架势,随即指挥船队炮轰虎门炮台。

并在攻占炮台后,英军扯下明朝军旗,挂上英王旗帜,并拆下35门大炮,作为战利品搬到船上。广州官员随即派葡人诺雷蒂交涉,威德尔才把大炮归还,同时派出两名商人随同诺雷蒂前往广州,同时携带了西班牙银币22000里尔,以及2小箱日本银币,作为购货之用。

但英船却继续深入广州内河,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激起广州当局的愤怒。9月10日,广东海防当局派出3艘战船冲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仓皇逃走。但威德尔对之前侵犯内河不仅毫无自责感,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滥施暴虐。19日,在虎门地区纵火烧毁了三艘中国帆船,焚毁一个市镇,并抢夺30头猪。

21日,又攻占并炸毁虎门亚娘鞋炮台,焚毁了大帆船一艘。当他在虎门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后,也觉得不好同明朝打交道,便将船队驶向澳门,请求葡人出面转圜。

结果:11月22日,英商在广州答应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赔偿白银2800两。30日,威德尔向明朝官员提交了一份保证书,对虎门事件表示歉意,并保证完成贸易后即行离去。据此,广州官员决定对其不予追究,令其贸易后尽快离境。12月29日,威德尔船队离开澳门,启程回国。中英之间充满火药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结束。

争议:

和大部分人认为的不同,中国和英国的第一次交锋不是鸦片战争,而是明英战争。关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也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明朝击败了入侵的英军,并获得了英国的赔款。也有人认为是英军的胜利,不存在战胜还要赔款的情况。个人认为,当时英军是为了打破葡萄牙对中国的贸易垄断,进入中国市场,和几百年后的鸦片战争的目的有所不同。

战争遗址:虎门炮台旧址是块英雄的土地,凝聚着虎门军民的爱国情怀。那举世瞩目的销烟池旧址、雄居珠江口的虎门炮台旧址以及一尊尊锈迹斑斑的古炮,至今仍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悲壮的历史,吟唱着感人的民族精神。它们构成一道道壮观的历史风景线,成为一座永恒的历史丰碑,一所立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殿堂。找寻历史的遗迹,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旧址尚存的风光和见证历史。

小问题:那么,明英战争后英国人赔给明廷的2800两白银够不够本儿?一两银子还是在古代还是挺值钱的,具体的你可以去百科一下,一两银子到底等于现在多少钱,现在没有一个很准的答案。不过赔钱多少是次要的,尊严和面子才是最重要的,总比满清被人打,还赔钱好吧。

本文作者:深深看史界(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