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系列之第六位——明英宗朱祁镇野史趣闻

2018-08-28 21:00:21

朱祁镇,即明英宗,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朱祁镇当皇帝不但在明朝的历史上有名,就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的大大有名。他的出名,不是指他的治国理政,而去他当皇帝的过程非常的曲折。从九岁继位,到塞外的阶下囚,从阶下囚到囚禁的太上皇,在到重新登基为帝,可谓是一波三折,期间所受到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他是一个吃过苦的皇帝,很懂得为他人思考。

在朱祁镇即位之前,宣宗驾崩之后,宫中传言,说要立襄王为帝。当时的张太后召集群臣,指着皇太子朱祁镇说,这就是新君。于是朱祁镇顺利登基。新君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众臣请张太后垂帘听政。张太后不允。即便如此,国事仍旧掌握在已经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手中。张氏地位尊崇,却不重用自家人,甚至不允许外戚干预国事。还三天两头把王振叫去骂一顿,有效地打击了王振,使得王振在她掌权的时候不敢干坏事。而当时王振并不嚣张过分,也可见张氏的眼光很远。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颇为着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鼎盛。

正统初年,张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一直以来被皇帝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兴风作浪。正统朝的政治开始走入滑坡路。彼时,皇帝从少年天子长成热血青年,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这时正好塞外的瓦剌太师也先挥师南下,威胁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就是要天子守国门,皇帝朱祁镇年轻气盛,又有宦官王振的鼓动,决定御驾亲征也先。谁知朱祁镇没有指挥军队的才干,加上军队辎重跟不上,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最后,朱祁镇为俘,王振被杀,很多大臣武将战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俘虏了皇帝,瓦剌太师也先又忧又喜,喜的是连明朝皇帝都抓住了,忧的是不知道该杀该留。倒是他的弟弟伯颜帖木儿提议,觉得明朝的皇帝奇货可居,不如留下他,好向明朝索要财物。也先觉得这个提议好,便留了皇帝一命。也先想借皇帝的名义招摇撞骗,可惜明朝不同意。于谦为首的大臣们建议孙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在此危难之时。于是,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皇帝,遥尊被俘的朱祁镇为太上皇。同时下令边关将领,不得私自与瓦剌接触,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义,也不用搭理。也先恼羞成怒,挥师攻打北京。却被于谦等明朝文武击败。北京保卫战,明军击退瓦剌。瓦剌无奈之下,退走大漠。

次年,新皇帝改元景泰。是年八月,距离太上皇朱祁镇被俘,将近一年。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景泰帝派了杨善等人前往查探,谁知杨善乘机迎驾,将太上皇接回来。于是,羁留塞北一年之后,朱祁镇踏上回乡之路。不过回京的太上皇,从此被锁在南宫,整整七年。七年里,景泰帝不但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甚至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

彼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开始密谋拥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贞率兵千人,控制了长安门,东华门。一行人将南宫大门撞开,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镇面前,同声高呼:“请陛下登位。”朱祁镇被搀扶登舆,一行人立即赶往奉天殿。殿下的守卫大声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卫只得唯唯而退。十七日早朝时分,按照惯例,百官于五更前即在午门外朝房等待。忽然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高声宣布太上皇已经复辟。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时无从选择,在徐有贞等催促下整队入官拜贺。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终于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宝座上,重新成为了大明皇帝。石亨等人破开南宫大门,迎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又叫南宫复辟。

重新当上皇帝的朱祁镇,首先就是把于谦、王文给逮捕,后以谋逆罪,处死二人。并废他的弟弟朱祁钰为郕王,软禁在西苑。至此,朱祁镇重新坐稳了他的皇帝宝座,经历过很多的磨难,他开始任用贤臣,废除小人,在驾崩的时候,留下遗诏废除殉葬制度,这是他为政的闪光点。有的人说他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人,这主要表现在他不想杀为国立下大功的于谦,之后留下遗诏给于谦平反等事件上。其实,朱祁镇是个复杂的人,很难判断他是好人坏人,但他确实是一个经历沧桑、对人命、对恩情看得很淡的一个人。

本文作者:小飞奇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