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窝囊的皇帝,向太后问安竟然还要给太监送礼,跪半小时也不让进野史趣闻
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当军机大臣的人是恭亲王、礼亲王(他的儿子娶了荣禄的女儿)、刚毅、廖寿丰和翁同龢。这个时候慈禧太后仍然住在颐和园,伴随她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荣禄的妻子,一个是继嗣的大公主。
当时太后在颐和园里面有时候在湖中划船,有时候听戏,有时候写字画画消遣,日子过得很安逸。但是宫里面的所有事儿,都通过刚毅、礼亲王两个人传达给太后。太后也偶尔到宫里住上一两天。光绪皇帝则每月到颐和园去问安五六次。
从表面上看,皇帝和太后关系很好,皇帝遇到国家大事,一定要先禀告太后,然后再降下谕旨。太后的神情平和喜悦,但有时候也责备皇帝性情暴躁,对待下人不好。这都是李莲英唆使太监跟太后说的,故意夸大其词,以便自己获利。时间久了,皇帝也知道太后的手段。
太后回到宫中的时候,皇帝一定要在宫门口跪着迎接,小心按照礼法行事,不敢稍有差错。如果皇帝到颐和园请安,不能直接进到太后的卧室,一定要跪在门外面,等着太后传他觐见。这些事儿都是归大太监李莲英管,他经常让皇帝跪在外面很久,也不给传达,有时候甚至过半个钟头,才让他进去。更过分的是,皇帝每次到颐和园,也像外面的大臣一样,一定要给太监们送银子。
这些狠毒的小人看不起皇帝,对他的态度还不如其他的满洲贵族大臣。外界认为皇帝地位很尊贵,但不知道其实皇帝在宫里面,大家都不觉得他是天子。因此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变法的时候,皇帝的坚定程度,让宫里面的人都很惊讶,知道皇帝不是懦弱的性格,也是有叶赫那拉家族血统的。
官员中皇帝最信任的人,是翁同龢,他是皇帝的师傅,中日战争正激烈的时候,皇帝罢免了军机处其他人,让翁进入。翁同龢因为自己的某些观点得罪了太后,所以心里一直很不安宁。在皇帝所倚重的恭亲王去世不久,翁同龢就向皇帝极力推荐康有为,目的是想要康有为得到皇帝的重用后,来巩固自己的权位,扩张其势力。但是谁知康有为上来就鼓动皇帝蓄谋对付太后,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也是翁同龢所没有预料到的。
本文作者:鸡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