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窝囊”的皇帝,好大喜功残害忠良,却因一事名垂青史野史趣闻

2018-08-25 19:31:01

导读:一提到大明王朝,很多人都称之为最有骨气的朝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史曾这样评价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是,若仔细分析明朝16位皇帝所作所为,几乎每个都堪称传奇或者奇葩。

明太祖朱元璋,以放牛娃起家,绝对纯草根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因削藩政策的实施,其叔叔朱棣举兵造反,不仅夺得了他的皇位,还让他落得个下落不明;明宪宗朱见深,古代姐弟恋的典型代表,独宠大他17岁的万贵妃,对那些年轻貌美的妃子丝毫不感兴趣;明熹宗朱由校,大字不识几个,却是个难得的木工奇才,被称为木匠皇帝。

鲜为人知的是,明朝还有一位皇帝,9岁时就继承了皇位,但他志大才疏,好大喜功,以太祖为偶像,想建立不朽之功勋。在太监的吹捧下,认为自己天下无敌,果断带领50万明军御驾亲征。结果,明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皇帝本人也成为敌军的俘虏,堪称明朝最窝囊的皇帝。

另外,该皇帝后来被弟弟软禁起来,却在七年后成功复辟。再次坐上皇位后,第一件事就干了一件人神共愤之事,将力挽狂澜的忠臣惨杀。但是,却因临死之前做的一件好事,从而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此皇帝不是别人,正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明朝的第六位皇帝,因继位时年幼,张太后垂帘听政,贤臣“三杨”主政,大明王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随着张太后及三杨的去世,朱祁镇开始宠信宦官,几乎将明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二十来岁的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忽悠下,自我感觉良好,颇有一股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更想效仿太祖和成祖,吊打漠北的蒙古兵。但是,他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却非要打肿脸充胖子。不久后,蒙古瓦剌大军南下,直逼重镇大同。明英宗朱祁镇闻之,不仅没有任何畏惧,甚至差点高兴地合不拢嘴,因为自己终于有了展示才华的大好时机。

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朱祁镇就调集了50万明军,并决定御驾亲征,留下弟弟朱祁钰监国。因准备的太过仓促,后勤补给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加上太监王振瞎指挥,明军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本人也被敌军掳走,史称“土木堡之变”。

大胜而归的蒙古军,感觉明军如此不堪一击,立即带兵杀到明朝的都城。在此危急时刻,大臣于谦挺身而出,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为防止蒙古军以人质明英宗为要挟,果断辅佐朱祁钰登上皇位。另外,于谦亲自督战,大破蒙古大军,几乎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明江山,为其续命近两百年。

看到明英宗已经没有利用价值,蒙古军就将他放回,被囚禁在皇宫内。七年后,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在奸臣徐有贞、石亨陷害下,明英宗将于谦在闹市处死并弃尸街头。于谦被杀前,仰天长啸,并留下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千古名诗。

公元1464年,明英宗病重,临死之前留下了一道遗诏,即“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从此之后,后宫妃子殉葬的制度被彻底废除,挽救了不少无辜妃子的性命,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闪光点。

本文作者:代号00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