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窝囊的开国皇帝,一生受人挟持,从无实权,母亲“戴绿帽”野史趣闻

2018-08-25 18:01:11

晋惠帝时期,惠帝无能,贾后专权,很快爆发了“八王之乱”。全国不少地区破坏严重,饥荒、疫病频生,不少人被迫离开家乡,成为流民。各地因此爆发叛乱。

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东海王司马越攻入长安,大肆抢劫,用毒饼毒死惠帝,扶持司马炽继位为晋怀帝。然而晋朝的政局并没有得到改善,北方胡人势力逐渐壮大,时刻威胁着千疮百孔的晋王朝。

这个时候南方的一个司马氏诸侯王,司马懿的曾孙、司马懿庶子司马伷的孙子,琅琊王司马睿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司马懿剧照

怀帝永嘉元年,朝廷任命琅琊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持符节,镇守建业。建业是东吴都城,司马睿所领之地正是东吴故地。

这时距离东吴灭亡不过20多年,吴地人对于晋王朝灭国的仇恨还没有消除。所以司马睿到达建业后,声望非常低,吴地人不依附他,开府很久了,也没有南方士族前来归附。

琅琊王司马睿很苦恼,这个时候他的一个十分信赖的谋士安东司马王导,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联络并重用当地的名门望族和世家大族,以达到笼络人心的目的。

在司马睿出门观看禊祭时,王导让司马睿乘坐没有遮盖的轿子,带上卫队,王导和中原知名人士都骑马随从。南方望族士子看到后非常惊讶,纷纷在路旁行礼。司马睿借机重用这些人,从此吴地之人望风顺附,百姓归心。

琅琊王司马睿

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政权前汉大将刘曜等人攻破洛阳,俘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即“永嘉之乱”。北方陷入空前的战乱中。中原人士到江南避难的有十之六七,王导劝司马睿乘机收揽贤人君子,扩大力量以图大事。

313年,前汉皇帝刘聪诛杀了晋怀帝。太子司马邺继位为晋愍帝,然而3年后,刘曜再次攻克长安,晋愍帝无奈出降。至此历经晋武帝,晋惠帝,晋怀帝,晋愍帝四朝,晋朝灭亡。

晋朝灭亡后的次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称晋王。又次年318年晋愍帝被前汉帝刘聪杀害,消息传到江东后不久司马睿即帝位,为晋元帝,至此东晋王朝建立。

司马睿即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却是历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

东晋晋元帝司马睿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

由于王导和堂兄王敦同心协力拥戴,司马睿才能得到皇位。所以晋元帝十分重用他们,委任王敦掌握军事大权,王导主管朝政,王氏家族成员把持很多重要职务。

琅琊王家也达到了权势的高峰,除了王导担任丞相,王敦控制着长江中游军事,兵强马壮外,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人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当时的人们说:“王与马,共天下。”

王家完全掌握了朝政,司马睿成为了空壳子,号令不出宫门。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睿极大的不满,他用刘隗、刁协、戴渊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导权势。

王导剧照

然而,手握军事大权的王敦随即以诛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发动叛乱。王导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暗助王敦。王敦攻入建康,杀戴渊等,刘隗投奔石勒。司马睿的计划彻底失败。

无奈之下,司马睿“脱戎衣,著朝服”对王敦说,你要当皇帝,我让给你,何必让百姓受罪。王敦毫不理睬司马睿。当初司马睿曾说,杀王敦封五千户侯,此时的王敦封自己为万户侯,彻底的嘲笑了一次晋元帝。

晋元帝司马睿徒具虚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做主。司马睿见自己名为天子,却无实权,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不久后就病死。

据传司马睿是他母亲给他父亲戴绿帽子,和一个姓牛的小吏偷情所生的,即“牛继马后”。因此,司马睿堪称最窝囊的开国皇帝,不止无权,甚至连皇权的合法姓都受到了质疑。

本文作者:萝卜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