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朝野史趣闻

2018-08-16 21:30:33

周朝疆域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1] 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奴隶制国家,自东周灭亡秦朝建立,我国奴隶制社会历经三个朝代最终走向封建社会,自此中国走向了另一个时代——自秦到清的封建社会。

周朝在建国之后大肆分封诸侯国,让诸侯国为周天子守卫边疆,每年向周天子朝贡。这一制度刚开始运行的时候效果显著,诸侯尊崇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对周天子忠心耿耿,但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会显露出弊端,首先,周天子和各诸侯国诸侯之间的血缘关系会变得越来越远,其次,那些不是血缘姻亲的诸侯国他们会对一代君主忠心并不代表会对下一代君主同样忠心,毕竟他们没有和新君主共事过。正是这种弊端的存在使得周朝名存实亡,让中国步入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

周武王

本文作者:历史小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