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韩德让为何成为辽朝的重臣野史趣闻

2018-08-16 21:00:30

韩德让,契丹名叫耶律隆运,是辽史上有名的大臣。祖籍是河北玉田。唐朝末期韩德让的祖父韩知古被契丹人俘虏到辽国为奴,但到了韩德让父亲韩匡嗣时,由于能征惯战,有勇有谋,辽太祖很赏识,于是韩匡嗣彻底翻身做了“主人”,成为辽国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韩德让从小就受到父亲在辽国征战的熏陶,有勇有谋,为辽国立下战功,萧太后更是赏识他,后来居然成了辽国有名的“摄政王”,撑起辽国发展的重任。

韩德让在辽国的荣耀还不止于这些,萧太后还赐韩德让辽国契丹的名字“耶律隆运”,成为辽圣宗的叔叔。临死前,辽圣宗还到病床前侍候,皇后亲自给韩德让煎药,死后葬在辽国的皇陵中。作为一名汉官,韩德让因何能在辽国立足,并能做到辽国至高无上的位置,着实让人不解。

那么作为韩德让因何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呢?

原因之一,辽国发展的使然。在中国历史上,辽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辽太祖建立契丹大辽后,就始终以汉朝后代自居。虽然在辽国施行南北两种制度,但辽国一直没有停止汉化的改革。所以古代历史上,俄罗斯古代称中国有“契丹”读音。可见当时辽国在北部,实际上就昌中原帝国象征。因为,从地理条件上看,辽国可向北、向西发展,在那些小的国家自然臣服,他们实际上认为中原帝国又换成了辽国。当时大宋身居中原偏南方面,向北、向西根本没无法拓展。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辽国要把一整套中原王朝的制度来改变自己,当然要启用大量的汉官。而且到了韩德让的老爹韩匡嗣也为老韩家在辽国奠定了基础,这些都为韩德让以后发展趟平了路子。

原因之二,屡立战功的结果。韩德让并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在辽国得到荣华富贵。史料记载,公元979年,韩德让在顽强抵抗大宋的进攻,并取得了高梁河战役的胜利,一举为辽国与宋朝的局势。后来又跟随萧太后与宋朝进行了战争。作为汉人出身的韩德让,他当然明白,如果不用战功来证明自己,他在辽国根本没有生存的机会。所以作为武将,他提着脑袋为大辽而战。这种不怕死,能打胜仗的人,辽国皇帝当然要重用。

原因之三,辽国内政的需要。有些史料上还记载,韩德让与萧太后曾经差点成为夫妻,后来因为辽景宗选皇后,才使韩德让与萧太后失之交臂。不过该着韩德让能成名,后来辽景宗早早就死了,萧太后当时才三十多岁,带着十多岁的辽圣宗。说不上内忧外患,但孤儿寡母的肯定会让人欺负。萧太后很有手腕,于是就选定韩德让来帮助自己,这才稳住辽国的政局。

原因之四,因为特殊的情感。史料记载韩德让与萧太后虽然没有夫妻之名,但具有夫妻之实。这些都无法考证了,但从《辽史》记载中能看出萧太后对于韩德让倚重,也能梳理出两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在里面。把韩德让改为辽国皇家姓氏,让辽圣宗对待韩德让像父亲那样,也能体会到萧太后对于韩德让的一片深情。当然辽国出现这种事情也不足为奇,中原王朝发生这种情感的事多了去。后来韩德让死后埋在萧太后墓地旁边,这一点也能证明两人特殊感情。所以韩德让与萧太后这种男女之情,也让他在辽国的地位无人能比。

韩德让没有儿子,也让他功成名就后,无人敢于改写那段历史。但韩德让能得以善终,一直没有杂音,也能看出韩德让作为一个辽国重臣,无论人品,还是敬业都让人无法挑剔。

更多精彩历史探秘,请关注头条号“泥腿看客”。

本文作者:泥腿看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