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辽朝时代就已经有了“一国两制”野史趣闻

2018-08-16 20:00:31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中的宋代期间中国是一个几国鼎立的时代,那会儿北有辽,南有宋中间夹着一个西夏,还有个小国大理。各种部落政权也不少。

而在辽建立政权的时候宋政权还没有建立,那会儿的中国南部局势还处于一个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当时打下辽天下的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去世后由他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即位,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氏掌握政权,耶律德光一直都比较郁闷,为了得到大家的认可,觉得自己不是个庸才是有能力统领国家的,耶律德光决定去打仗,用胜利来证明一切。

正当耶律德光想要出兵南征的时候,在这个同时有一个中原的人主动找到耶律德光还认耶律德光为爹,并且这个人比耶律德光大十多岁,这个人就是石敬瑭。当时石敬瑭与后唐李从珂发生矛盾,就跑来求助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高兴啊,正愁没有理由出兵南下呢,他这一来求助正好有了理由,并且石敬瑭还答应耶律德光只要帮他打胜仗,就把燕云十六州送给辽,这么大一块肥肉不要白不要,耶律德光自然是欣然接受的,于是耶律德光出兵南下,帮助石敬瑭打败后唐,石敬瑭坐上了后晋之主,燕云十六州也自然收入耶律德光囊中。

可是土地是收了怎么管理啊,因为辽是一个游牧民族对于汉文化了解的不好,用辽的方法来管理燕云十六州肯定是不好使的,于是辽太宗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就是“以国制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就是最早的“一国两制”。

到了947年,辽世宗耶律阮分设了北、南枢密院,至此,这套北、南面官系统才发展完备。契丹人认为日出的东方最尊贵神圣,皇帝的宫帐皆坐西朝东,而管理契丹和汉人的两套官署就分列于宫帐的左右两侧,北、南官制之名便由此得来。北面官掌握一切契丹军政大权,官员一律是契丹贵族;南面官主要管理民政,官员主要是汉人,但也杂以其它民族和契丹贵族。这套“一国两制”的制度非常实用,由于回避了其境内民族的差异和分布地域的不同,使版图内的各民族对辽产生了比较强的认同感。

本文作者:史痕书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