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为什么能绵延八百年?野史趣闻
周朝的建国史并不怎么光荣,等于说是夺了殷商的天下。虽然历史上都说纣王荒淫无度什么的,但是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改写的,所以周朝的起家可以说是不光荣的?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国家享国运八百年?
周朝最大的优势就是盛产明君,封建帝制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劲他也是有好的一面的,如果遇到一个好皇帝,整个国家兴盛起来那也是迟早的事。
周朝第一个好皇帝就是周文王,他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
其次便是周武王。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图片]姬发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影视剧中的周武王姬发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孤立商王朝,壮大自己力量。文王在位50年,做了许多灭商的准备,他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励精图治,以德治国,礼贤下士,使周繁荣兴盛起来。姬发继位后,继续任姜尚为国相,以兄弟周公旦\召公为助手,积极筹划灭商的事宜。当时,商纣王愈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他抓住了这个时机,把都城由丰迁至镐,又对商作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有1000个诸侯前来孟津会盟。这次行动锻炼了军队,取得了实战经验。
周成王周康王也是中兴之主。周成王为政期间,大封诸侯,加强宗法统治权力,对内推行周公'以德慎罚'的主张,务从节俭,用以缓和阶级矛盾;对外不断攻伐淮夷,用武力控制东方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很大胜利。另外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
周成王病倒后,担心儿子姬钊不能胜任国事,于是下令召公、毕公用心辅佐。不久,姬诵病死,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召公、毕公率领诸侯,陪姬钊来到祖庙,把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告诉康王,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政事,守住祖先的基业。姬钊在位时,不断攻伐东南各地的少数民族,掠夺奴隶和土地,分赏给诸侯、大夫。
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后世以'成康之治'评价成王与其儿子周康王的政绩,史称当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因此,他在位的二十二年和儿子康王在位的二十五年,前后四十多年,周朝社会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成为西周盛世,史称'成康之治'。
下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周穆王,这是个汉武帝般的人物。穆天子东征西讨,范围之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他的征伐,周王朝顺利扩大疆土,加强对四方蛮夷的统治力度,有力地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在文武成康四代统治者积累的强国之本基础上,得以展现的大邦周威信的强势证明。
中心之主周宣王。周宣王继位时,历经周厉王统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败坏、百姓离散,周宣王于是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安顿百姓、修缮武器;兴畋狩礼乐,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遗风,并及时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辅佐朝政,陆续发动对周边部族的战争,使衰落的周王室权威得到恢复,诸侯又重新朝见天子,四夷咸服,史称'宣王中兴'。
周绵延数百年,与其盛产明君有关,总管中国古代诸代,也没有哪个可以与周朝的明君数量相比。
本文作者:十三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