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彬彬不异于中华的辽朝野史趣闻
2018-08-16 21:00:29
在一千年前的辽朝,就开创了“一国两制”。公元10世纪左右,盘踞在中国北方契丹人建立了辽朝,由于国家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为了加强统治,辽朝实施“一国两制”来治理国家,适应国家多民族的国情。
辽宋并立格局
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兴起于唐代,一直活跃在中国北方。“安史之乱”后,李唐中央政权日益衰弱,地方军阀势力争夺不断,契丹民族趁机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唐朝灭亡时,契丹人的力量已经相当强大,甚至后来的五代政权,都要依靠契丹,向契丹臣服。石敬瑭就是在割让了燕云十六州后才取得了契丹的军事支持,从而建立后晋。
自称“儿皇帝”的石敬瑭
公元938年,辽太宗正式从后晋接收了燕云十六州。建立起一个间跨塞外草原和中原地区的大帝国。随着国家疆土的拓展,各民族生产方式、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契丹人的游牧文明与中原汉人的农耕文明之间有很大的冲突。
契丹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辽太宗推出“因俗而治”的政策,并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为这一举措,缓和了境内的民族矛盾。对辽国的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辽朝时期的古墓壁画
通过这一政策,稳定国家统治。甚至辽朝后期,辽道宗自称“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对汉族典章制度以及礼仪文化充分吸收。
本文作者:苒酩君(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