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太监 魏忠贤不死 大明朝不灭野史趣闻
明朝是个神奇的朝代,很有特色的朝代,其中就出现了威震四海的大太监魏忠贤。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回原姓,皇帝赐名为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手段残忍,天怒人怨
在魏忠贤的淫威下,许多贪生怕死、见利忘义的朝中大臣都投靠在他的门下。从朝廷到地方,共有80多位大臣投靠他。在魏忠贤众多的干儿义孙中,以“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人最出名。他们为虎作伥,无恶不作,是魏忠贤迫害反对者的得力助手。在这些走狗手下还有数不清的爪牙。须发皆白的礼部尚书顾秉谦论年龄能当上魏忠贤的父亲,但他却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拜见魏忠贤,说自己的胡子已经白了,直接喊魏忠贤为义父不太合适,所以请求魏忠贤将自己的儿子收为义孙。大学士、吏部尚书魏广微因为也姓魏,便对外说自己查过族谱,按辈分论,自己是魏忠贤的侄儿。这样一来,他也就得到了魏忠贤的信任。他想提拔或罢黜哪位官吏,魏忠贤都能够帮其做到。因为二人在投靠魏忠贤后都得到了升迁,所以两人对魏忠贤俯首帖耳、唯命是从。在魏忠贤残害异己时,两人非常卖力。许多诏令都是由他们起草,然后再以皇帝的名义颁布。魏忠贤通过这些党羽控制了朝中的内阁、六部、厂卫以及地方上的大部分总督、巡抚。《明史》曾写道:“自内阁六部、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
据说有四人夜里在密室饮酒,其中一个人喝醉了,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个人吓得不敢出声。那个人还未骂完,东厂番子将四人押到魏忠贤的住所,立即将骂的人处寸磔,而慰劳另外三个人金子,三个都被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动。
魏忠贤尽管个人品德败坏,但在国家边防问题上确是很重大局,没有魏忠贤,恐怕还真没有熊廷弼、袁崇焕等人的战绩。魏忠贤不过一奸邪小人,最多不过乌烟瘴气,而魏忠贤死后东林党结党营私,成为了不受约束的文官集团。
有人说明朝亡于党争,而党争之始则起于东林,先是东林党排挤齐、楚、浙三党,三党不敌,被迫党附魏阉,进而形成了所谓的阉党。
中原除了开国皇帝能真正掌握军队从而压倒整个文官系统以外,其他的皇帝都只能在文官系统中搞平衡,包括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和唐玄宗。这两位主要是和整个文官系统对抗的话照样一败涂地。而崇祯除掉了魏忠贤之后,天枰顿时失去了平衡,东林党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崇祯失去了制衡文官集团的资本,只能空叹: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明朝没宰相,皇帝不理政,必然出现替皇帝传话之人干政。老魏也是被逼干政,替皇帝分忧嘛。魏忠贤比宰相好点,理论上没后代专权不会篡位。老魏能力也非凡,在没人敢造反的情况下把当官的管理得贴贴服服,颇有些朱元璋的风范。魏忠贤和朱元璋都是那种没什么知识,但思维超前的人,用非常手段管理下属,做官其实个个贪,不听话的做了他也是为了稳定统治。最后我觉得老魏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在不扰民的前提下治理官员,对老百姓来说他是好人,因为他整治的人当中十个最少有八个贪官,治理官员顺便还为百姓处理贪官,当然人人叫好,所以说百姓为老魏建生祠我是信的。
本文作者:老狼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