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饮食指南野史趣闻
1.补充能量。肝硬化由于肝脏病变后能量供应不足,应注意补充高热量食品,每日总热量一般不应低于8 400千焦(2 000千卡),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450克。还可适当选用葡萄糖、蔗糖、蜂蜜、果汁等易于消化的单糖、双糖,以增加肝糖原储备。
2.补充蛋白质。肝硬化由于肝脏功能减退,蛋白合成能力明显减弱,所以通常会出现蛋白代谢障碍,以白蛋白低下为主。
(1)早、中期:注意补充奶、蛋、鱼、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在每日膳食中应轮换供应。高蛋白膳食不仅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而且对有低蛋白血症和腹水的患者尤为适宜。给肝硬化的病人高蛋白饮食,可提高血浆蛋白含量,减轻腹水,并保护肝脏,促使已损伤的肝细胞恢复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5~3.0克蛋白质食物,全日供应蛋白质100~150克,其中一半应来自生理价值较高的瘦肉、鱼、乳、蛋及大豆制品。
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鱼是慢性肝炎、肝硬化的优良食品,不过要注意:肝硬化时机体难以产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鱼、青鱼、金枪鱼等,会使病情恶化。
(2)晚期:晚期肝硬化病人肝功能显著减退,肝脏处理蛋白质功能明显降低,为了不加重肝脏负担,预防肝性脑病晚期肝硬化患者应低蛋白饮食,对伴有肝昏迷先兆的患者则应控制蛋白质摄入,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3. 限制水、盐。限制水、盐对严重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具有重要治疗意义。
(1)早、中期肝硬化无腹水者不需要限制水、盐(低盐饮食为宜)。
(2)晚期肝硬化腹水已经形成的患者,则要限制水、盐,一日钠不超过500 mg(氯化钠3.75克)。一般食谱中不加食盐已含氯化钠2~4克,所以基本上要求无盐饮食,病情如好转后稍放宽,但每日仍须控制在1.0~1.5克。禁盐或限盐后如果明显影响食欲,就要放宽限盐标准,或采用健脾、开胃的药膳食疗,总之,决不能明显影响饮食。
(3)肝硬化腹水患者一日入水总量限于1 000~1 500毫升,如血钠低于130 mmol/L,更应严格限制水的摄入,每日控制在1 000毫升以内。在用利尿药大量利尿后,须要控制饮水量,以免造成低钠血症,后者是肝硬化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而其主要治疗原则为严格限制水的摄取。
4.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的食品,如葡萄、柑橘、苹果、鸭梨、桃子、草莓、菠萝、香焦、荔枝等;蔬菜:菠菜、四季豆、扁豆、油菜、空心菜、青椒、蒜苗、芹菜、韭菜、洋葱、菜花、豆芽、洋白菜等。
5.特殊补充。肝硬化还会出现某些特殊营养物质的缺乏。
(1)胶质:伴有脾脏肿大,功能亢进,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补给含胶质的食物,如肉皮、海参等,为机体凝血系统提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2)铁:肝硬化出现贫血者应增加含铁的食物,如黑木耳(含铁最多的食物之一)、菠菜、动物肝脏及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鲜枣、胡萝卜、苦瓜等。
(3)锌:肝硬化患者容易缺锌,尤其是利尿药的使用增加了锌排泄。缺锌一是影响消化功能如食欲缺乏、腹泻等;二是会加重肝脏病变,甚至向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展;三是免疫功能降低。故肝硬化患者应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类、海产品、家禽、豆类等。对于严重缺锌的患者,需要用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等锌剂来治疗。
6.少量多餐。除一日三餐外,可增加二餐点心。应以细软易消化、少纤维、少刺激性、少产气的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为主。
7.饮食禁忌。肝硬化的饮食禁忌对控制病情发展和促进康复很重要。
(1)肝硬化患者脂肪量要限制,尤其是肥胖患者更要注意。
(2)忌酒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3)避免干硬、粗硬、煎烤、油炸食物,以及带碎骨、带刺的禽肉类和鱼类食品,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4)腹胀患者少吃或不吃产气多的食品,如牛奶、甜食、大饼、油条、切面、红薯、干豆类、汽水等。
8.便秘食疗。如伴便秘者,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产生和积聚,防止肝昏迷。
本文作者:医学知识与健康(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