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吏到宰相,位极人臣最终却被腰斩,李斯为何落得如此之惨?野史趣闻
腰斩的刑罚,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或许只在文学历史中看过,距离我们现代文明社会太过遥远,或许不够了解,但是光遐想一下这个名称,我们也应该能够体会到此刑罚之重。
如此重的刑罚按理只会作用在那些罪大恶极的囚犯身上。但是你能想到,它也会作用在对大秦统一六国立有大功的丞相李斯身上吗?
公元前284年,李斯出生于楚国,初为一小吏,后弃官师从大儒荀子,与韩国贵公子韩非子同窗。学成之后,耳闻目睹秦国势力强盛,便投奔秦国相国吕不韦门下,成为三千门客之一,最后以书法获得吕不韦赏识,受推荐入宫。在皇宫中,李斯结识了那个影响他一生的男人——时任中车府令的赵高,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赵高的力荐下,李斯在即将被驱逐出境的关键时刻,以一篇《谏逐客书》打动秦始皇(当时还叫秦王),得到秦始皇的赏识重用,在秦国一展胸中韬略。
在得到秦始皇重用的时间内,李斯为秦国出谋划策,最终使秦国得以一统六国。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建立后,李斯又制定各项法律法规,巩固了大秦王朝,统一了六国文化、货币等。这时候,秦始皇对他倚重,百官对他敬畏,可谓是达到了人臣的顶峰,放眼朝中,无一人可匹敌。
俗话说,盛极而衰,处在巅峰的李斯丝毫没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完全意识不到昔日的至交—赵高的嫉妒之火已熊熊燃烧,就等着李斯犯错,一举拿下。
公元前210年,李斯的最大靠山——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立下遗嘱,以长子扶苏送葬并继承帝位。但是慌乱中的李斯竟然听信了赵高的奸计,违背秦始皇,以丞相之位矫诏立胡亥为秦二世,为自己以后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秦二世继位后,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赵高受到重用,而此时的李斯没有任何能力抵挡赵高的任意拿捏,随便就能给他安置各种各种罪名,最终以谋反罪诛灭三族,本人也落得个腰斩极刑。真是成也赵高,败也赵高。
可叹,一代有大功于国的奇才落得个谋反腰斩的下场。
总结:
做人做官还是低调点比较好,越在高处越要小心谨慎,因为身后有无数双嫉妒仇恨的眼睛盯着你所处的位子,一步踏错即是万劫不复。假如当初李斯没有听信赵高矫诏,遵照秦始皇遗嘱,立扶苏为二世,不知道李斯会不会有个好一点的结果。
本文作者:浩瀚历史一探客(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