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战争无有不败的两宋如何坚持了300年?野史趣闻

2018-11-13 15:03:09

提起中国封建社会,汉唐雄风一直被人们广泛传唱,从而反映汉唐的强大。从刘邦建立汉朝,到曹丕称帝代汉,汉朝共有400余年的历史,然而中间王莽篡汉,汉室中断,虽然刘秀击败王莽称帝,但是汉朝国祚曾经中断不能够延续却是事实,因此他们各有200年左右的历史。唐朝历史更短,在武周代唐不被排除的情况下,国祚也没有延续够300年。然而宋朝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称帝开始,一直到1276年灭亡,国祚却超过了300年。

众所周知,宋朝的经济是十分繁华的,经专家考证,北宋的GDP一度占到全球的80%,都城东京汴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破百万的城市。北宋的文化环境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时代的最巅峰,中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个,豪放词、婉约词更是在宋朝走向了巅峰。然而两宋在军事方面一点也不强大,或者说十分弱小。北宋无名将,南宋无名相是两宋十分尴尬却无法争辩的事实,然而在外无名将抗争辽、夏、金、元,内务名相治理国内民生的情况下,宋朝却坚持了300多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切呢?

大元帅赵匡胤在政变后被宣布为宋朝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之前是北周大将,北周在周世宗柴荣的带领下,军事实力十分强势,北征契丹,辽人望风而逃。赵匡胤代周称帝后,基本上保留了后周的军事班底,那时候宋军的战斗力并不弱。一场“杯酒释兵权”让将门变成了傀儡,一句“与士大夫共天下”让将门成为文官集团中的玩物,如此情景,何人敢当将军,又怎能奢望军队拥有战斗力。好在赵匡胤是将领出身,知道军队的用处,保留了折家、种家、高家、杨家为将门,镇守北方,且基本听调不听宣,这才基本保持北方边境的安稳。再加上北宋实行禁军驻扎中央、厢军镇守地方、边军守御北疆的政策,一有战争就把厢军往里填,然后被辽国、西夏的擒奴军、捉生军抓回去当奴隶,再加上宋朝的经济确实繁荣,朝廷银子多,战争打响之后,先填厢军,然后议和,赔点银子了事,最后通过贸易再赚回来。就这样坚持了一百多年,澶渊之盟就是议和赔钱最典型的代表,韩琦好水川之战就是厢军填坑,然后议和赔钱。宋朝君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类似的战况不断地重复操作,直到金兵攻进了开封,消灭了北宋。然而金兵的退去,依然以赔银子结束,只是要价太高,朝廷赔不起,将皇后、嫔妃、公主、王公贵族之女折成银子赔了过去,金兵就退了。(《宋史》中有明确记载,书中记载宋军作战胜率可达85%以上,胜几十场战争,斩首几百级,败一场,被斩首几万级)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没有名将的北宋凭借着厢军的填命和朝廷的赔银在对外战争无有不败的情况下愣是坚持了167年(公元960--公元1127),绝对是奇迹。

接下来看看南宋,康王赵构在江南称帝,史称南宋。不管都城在南在北,中间又不曾间断,加上皇帝还姓赵,宋朝倒是延续了下来。

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前车之鉴,南宋的这一局面到时改善不少。两宋之交出现了“中兴四将”,这是北宋的所有将领都不能比拟的,南宋一度出现了重武轻文的局面。但是南宋的局面更加尴尬,中兴四将因为皇帝和投降派的排挤,很快都离开了权利中央,岳飞更是被迫害惨死,造成了没有大将可领兵抵抗的局面。南宋的经济和北宋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又没有银子可以赔,更没有名相治理朝政,然而就在这种十分混乱的局面下,南宋坚持了149年,这更是奇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种奇迹发生呢?

宋将--岳飞

孙权建都南京,从那时候开始了对江南的全面开发,到了隋朝,更是有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到了宋朝,那时候的江南是十分富庶的。南宋占据附属的江南,完全放弃了北方的防守,江南无产自给自足没有任何问题,就算没有名相治理内政,支撑下去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长江中下游还有中兴四将的抵抗,益州还有吴阶镇守,北方民族并不善于水战,再加上北方也有战乱,在蒙古没有统一之前,没有谁可以灭亡南宋。

回顾两宋,北宋名相众多,范仲淹、韩琦、王安石、司马光、庞藉、富弼、文彦博、包拯等等都是王佐之才,更可怕的是层出不穷,名将反而十分缺乏,仅有一个狄青,还被文官迫害忧郁而死。南宋基本相反,名将不缺,岳飞、韩世忠之骁勇善战可谓天下无双,名相则没有。

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曾说“有文事者 ,必须以武略济之 ,陈琳文事虽佳,其如袁绍武略之不足何?”北宋仅有文事,南宋仅有武略,这种情况放在任何时代,仅仅能够自保,向外扩张必然力不从心。所以两宋对外作战几乎无有不败,但是因为得天独厚的繁荣经济,就算付出一些战争赔款,依然能够依靠繁荣的经济很快的恢复元气,就这样不断地拆墙补墙,断断续续的支撑300余年国祚,也真是难为当时的统治者了。

本文作者:历史第一条(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